今天上午,江津李市万人空巷!

来源:江津网    2019-06-06 18:06

每年端午

热闹的龙舟赛是必不可少的

水上划龙舟到处都能看

街上划龙舟

那可不多见

龙舟划起来啰! 记者 郑江黎 摄

今日上午,2019年江津区李市镇旱龙舟山歌会如约启幕,争奇斗艳的旱龙舟,嘹亮清脆的原生态山歌、千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精彩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围观。

龙舟队伍穿街而出。 特约记者 黄健 摄

腰鼓队紧随其后。 记者 郑江黎 摄

“吼吼~嘿哟嘿~”上午8时30分,伴随一声洪亮的龙船号子,旱龙舟山歌会正式拉开帷幕。只见青、蓝两只“蛟龙”应声离地,一时间锣鼓喧天、莲萧欢快,由100多人组成的锣鼓队、莲萧队、山歌小船队前呼后拥,耄耋老人、懵懂孩童纷至沓来,簇拥着旱龙舟缓缓向前,李市镇场宛如一片欢乐海洋。

主会场人山人海。 特约记者 黄健 摄

嘹亮的山歌唱起来。 记者 郑江黎 摄

包粽子比赛。 记者 郑江黎 摄

龙舟队一路穿行,来到活动主会场。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盛大的歌伴舞《少年中国说》奏响了山歌会的号角。紧接着,话剧《屈原》、山歌情景剧《山坡坡上摘花椒》、人居环境整治小品《回家》、中华诗词舞《关雎》……一个个精彩节目应接不暇,寄情于曲、满怀于心,为现场群众献上了一场文艺大餐。

快闪《我和我的祖国》。 记者 郑江黎 摄

当活动几近尾声,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娓娓传来,再掀合唱热潮,只见现场群众纷纷起立,用激昂歌词唱出爱国之心,以此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划哟!划哟!记者 郑江黎 摄

李市境内虽没有大江大河可龙舟竞渡,但旱龙舟和山歌会却是由来已久。早在明清时期,为聚集人气,李市望族独辟蹊径,划起旱龙船、唱起山歌赛。那时的人们,用竹子扎船,制作龙头龙尾、糊以纸、绘鳞甲,状似龙舟,于端午时节扶着此船游街,边走边喊着划龙船的调子,称为划“干龙船”。同时,龙舟竞渡划船者还要上岸抢红(抢绵标),群众通过自由结合,在牛市坝的黄桷树下唱山歌、吼号子。这群人唱一调,那群人和一调,赛山歌、斗号子,便形成了山歌比赛。还有好兴者扯红布、买扇子、挂粽子,吊在黄桷树上作绵标,以示祝福。自此,“端午划旱龙船唱山歌”也成为李市独特的文化风俗,经年传承历久弥新,现已成功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舟号子喊起来!记者 郑江黎 摄

近年来,李市以景引人、以歌会友,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境内龙吟雕岩谷,怪石嶙峋,万年成型,鬼斧神工;富硒猫山,苍翠欲滴,辽远秀丽;笋河悠悠,蜿蜒曲折,哺育着一方人民。划旱龙舟,独树一帜,是优良民俗文化;山歌会,源于乡土,以歌会友,是人民乡情的寄托;河坝老街,曲径通幽,是饭后闲暇的不二之地;桐子叶麦耙、浩丰鸡蛋、土家蜂蜜、独具风味。在李市,景点游、文化游相得益彰。

下面,再随记者的镜头,一睹现场盛况。

旱龙舟队伍街头表演。 特约记者 黄健 摄

表演唱《唱起山歌欢乐多》。 记者 郑江黎 摄

山歌情景剧《山坡坡上摘花椒》。 记者 郑江黎 摄

舞蹈《关雎》。 记者 郑江黎 摄

进入主会场。 特约记者 黄健 摄

龙舟划起来啰! 记者 郑江黎 摄

游行队伍。 记者 郑江黎 摄

舞蹈《书香墨韵》。 记者 郑江黎 摄

话剧《屈原》。 记者 郑江黎 摄

舞蹈《竹筒声声》。 记者 郑江黎 摄

音诗画《少年说中国》。 记者 郑江黎 摄

小品《回家》。 记者 郑江黎 摄

包粽子比赛获奖选手。记者 郑江黎 摄

记录精彩瞬间。 记者 郑江黎 摄

现场观众。 记者 郑江黎 摄

目不转睛。 记者 郑江黎 摄

现场观众。 记者 郑江黎 摄

(记者 郑江黎 通讯员 肖小玲)


责任编辑:周序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