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探出一条路 江津这所小学已被诗词浸润!

来源:江津网    2019-06-21 09:49

一石一墙,诗意盎然。 记者 郑江黎 摄

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 记者 郑江黎 摄

在轻吟浅咏中咀嚼唐风宋韵,在清词雅句中体味绿肥红瘦,在古风旧韵中领略金戈铁马……每天晨读课时间,走进珞璜小学,这里都会传出节奏轻快、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悠扬宛转,荡气回肠的诵读声响彻校园,令人情生优雅,梦回汉唐。这已成为珞璜小学校园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珞璜小学以“传承民族文化、打造诗教名校,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内涵”为办学思路,成功探索出一条“以诗润物、以诗益智、以诗厚德、以诗促教”的诗教特色办学路子。

以诗润物 校园处处显诗意

静卧于长江之滨的珞璜小学至今已走过71年风雨历程。在不断的变革发展中,这所拥有深厚教育文化底蕴的学校,正散发出浓浓的诗意。

一进校门,两侧长60余米、由该校老师手绘而成的“孝雅新”诗画文化长廊格外引人注目。

漫步校园,花坛中、楼道间、墙壁上、橱窗里,关于诗香词韵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更是比比皆是:融石墨、印章、书简为一体的水墨砚台;镌刻着诗词和珞璜小学赋的校园文化景观石;镶嵌着“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的“玉石之门”;以毛泽东诗画作品,礼、乐、御、射、书、数六艺等为主题的风雅园……

该校结合校园建筑特点、区域的不同,采取园中建、石上刻、墙上绘、板上写等形式,点面结合,精心打造具有浓郁诗教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处景都充满儒雅的诗词气息,使师生“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不会作诗也会吟。

以诗益智 唱诵讲读寻诗韵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蕴含了无穷的魅力。珞璜小学开展诗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唱诵讲读中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体会诗韵。

珞璜小学以课堂为主阵地,精心构建诗教课程体系。该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组织骨干语文教师自主搜集素材,认真遴选诗歌,仔细编排体系,编著了校本诗词读本《珞之诵》12册,并成功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学、读、练”系列教学模式。

在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珞璜小学还将诗教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邀请楹联专家黄永玲对全校喜欢诗词的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诗歌创作知识培训,让学生从诗词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词赏析、创作能力,为全校诗歌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为让孩子们诗意栖居在校园,珞璜小学成立了“青玉案”诗社,创办《菁玉诗报》,刊载师生作品和推广优秀诗词。同时将《菁菁珞韵》校报作为全校师生及家长诗歌创作成果交流传播的阵地和窗口,广泛征集优秀诗词,挖掘整理诗词资源,收集民间歌谣。

以诗厚德 潜移默化沁心灵

“古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是陶冶人们性情的精神食粮,是以诗厚德、修身格物的最好教材。”昨日,珞璜小学校长廖家贵告诉记者,该校通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的诗教活动,将德育要素融入诗词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势,蜕变为学生的一种内在品质。

每逢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珞璜小学都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诗歌诵读活动,通过吟诵诗歌,感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礼仪,培养个人修养。绘画课上,一幅幅水墨总会配上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每周一节的书法课,诗词成为学生练笔最好的元素;而主题文化活动中,《诗经》《唐诗宋词》等优秀诗文通过舞蹈、音诗画、快板等表现形式,艺术地展现了诗词的魅力。

不仅如此,珞璜小学依托节日、时令、春游、秋游等背景以及博物馆、风景名胜、名人故居等社会资源,开展与诗词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创作诗词提供生活素材。

以诗促教 教学相长两相宜

一所学校的诗教工作开展得成功与否,与这所学校教师的诗教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珞璜小学特别重视诗教团队建设。

诗词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校的课程和课堂,其推进者则是教师。为提高一线教师诗词教学素养,学校通过校内培训、请专家到校讲座、派教师外出培训、线上培训等方式,引导教师掌握读诗词、写诗词、教诗词的理论和方法。每天诵读一首古典诗文,每周创作一首诗词作品,每学期上一节诗词教学公开课,每期写一篇诗教研究论文是该校教师的硬性任务。

珞璜小学还通过四维空间课堂即“教室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的不断推进,将诗词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读、唱、赏、书、演、撰”一体化的特色诗词教学模式。

诗香几缕桃李醉,雅韵满怀染纸绯。珞璜小学在唐风宋韵中生长出的育人智慧,不仅使师生诗文素养得到明显增强,而且涵养了这所历久而弥新的学校。去年12月,珞璜小学荣获“重庆诗教名校”称号,成为该校特色教育一张响当当的办学名片。

如今,喜爱唐诗宋词已成为珞璜小学师生的一种情怀,吟诗作赋成为他们最高雅的爱好。诗在远方,也在珞璜小学师生的脚下……

(记者 郑江黎)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学校自主编著的校本诗词读本。 记者 郑江黎 摄

尚孝园一角。 记者 郑江黎 摄

师生诗词书法作品。 记者 郑江黎 摄

才艺表演尽显诗香古韵。 记者 郑江黎 摄

校园处处显诗意。 记者 郑江黎 摄

校园文化景观石。 记者 郑江黎 摄

自办诗报成师生交流的主阵地。

诗词已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 郑江黎 摄

诗词是学生练笔的最好素材。 记者 郑江黎 摄

走廊也充满诗意。 记者 郑江黎 摄

责任编辑:李皓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