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唯一!江津再添一“国字号”名片!

来源:江津网    2019-11-12 09:42

为“中华诗词城市”江津区授牌。 记者 贺奎 摄


昨日

江津区“中华诗词城市”授牌仪式

暨“四面山水情 千里至江津”大型诗词歌舞情景剧演出

在双福育才中学校礼堂举行

中华诗词学会向“中华诗词城市”江津区授牌

江津也成为重庆唯一获此“国字号”殊荣的区县

为“中华诗词之乡”授牌。 记者 贺奎 摄

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授牌。 记者 贺奎 摄

同时,蔡家镇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聚奎中学、青泊小学、珞璜小学、江南职业学校、几江实验小学、石门小学、吴滩中学、东城小学、蔡家镇、区中医院荣获“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称号。

自2017年启动“中华诗词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江津全区高规格推进,大手笔投入,倡导全民参与 。今年6月15日至20日,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诗教委主任范诗银率领中华诗词学会和重庆市诗词学会联合考察验收组,对江津区“中华诗词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考察验收,并予以高度评价和圆满通过。

创建“中华诗词城市”的成功是江津区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江津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上取得了新突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使江津又增添一张人文情怀浓烈的“国字号”城市名片。

千年沉淀 20000余诗词记录江津古今变迁

回眸千年,诗咏江津第一人,是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

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在乘船回乡(四川射洪)途中,路过巴蜀名邑江津,被这里的风光和险胜之景感染,在船上挥毫写下《过巴龙门》: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伏湍煦潜石,瀑水生轮风。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诗歌标题中的“巴龙门”及诗中提到的“龙门”,就是现在龙华镇的龙门滩,龙门滩的壮景也因此得以进入《全唐诗》,成为江津唯一进入唐诗视野的景观。

江津地处长江要津,古时的江津已是川东重镇,千帆汇集,商肆林立,文人骚客、商贾走卒往来于此。

陈子昂、司马光、黄庭坚、范成大、王十朋、王仕禛、范成大、郭沫若、吴宓、冯玉祥、陈独秀、卢前……他们在江津寓居,写景、咏物、怀古,都曾留下千古绝唱。历代风流人物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提亮了江津这座美丽城市的文化底色,古老的诗词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绽放出璀璨光彩。

据初步统计,历代《江津县志》收录的诗词作品和江津历史遗址、遗迹上镌刻的诗词作品其数量达2万首之多。中国传统诗词的繁荣与蜕变、证明与实践,都在历代江津诗词中得到呈现。

传承文化 诗词在江津大地繁荣发展

2017年底,江津区委、区政府站在繁荣发展江津文化的全局,作出创建“中华诗词城市”的战略决策。

在随后的时间里,江津不断普及诗词文化,丰富创建内涵,让诗词创建融入普通大众的工作生活中。支持、培育诗词学会和社团,全区共成立各类诗社38个,现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9人、重庆诗词学会会员56人,形成了“1个诗词学会、2个诗词分会、N个诗社” 的立体诗词组织网络,将中华诗词城市创建和“诗教名校”、重庆“中华诗词”单位创建统一步调、城乡联动、统筹推进,实现了区域互动的共振效应。诗圣杜甫十三代孙杜莘老住宅“杜氏宗祠”所在地清泊小学,成为全国唯一的杜诗传承基地。

人杰地灵的江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品和诗人,先后出版《聂帅颂》《四面雅咏》《远非集》《诗醉大唐》《津西拾笔》《雅韵白沙》等诗集达97部,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作品3000余篇。培养和走出了凌文远、聂云岚、龚灿滨、邓小琴、杜少民、赵家怡等在巴渝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诗人。

今年年初,2019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作品评奖活动揭晓。江津区作家协会主办的《几江》诗刊荣获“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2018年度全国十佳诗刊称号。我区青年诗人余真荣获“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2018年度全国十佳新锐诗人荣誉称号,成为江津走向全国的新一代诗坛新星。据悉,余真还曾获中国作协诗刊社2017年度“陈子昂诗歌奖”年度青年诗人奖,入选青春诗会,成为《诗刊》青年诗歌奖史上最年轻的诗人。黄永玲、林发礼、王锡权等多位诗人获得全国诗词征文大奖。

截至目前,我区共有诗词荣誉单位40个。除“重庆诗城”外,有国家级诗教名校1个、重庆市诗词名镇3个、重庆市级诗教机关2个、重庆市级诗教单位2个、重庆市级诗词风景区2个、重庆市级诗教示范医院1个、重庆市级诗教村(社区)2个、重庆市级诗教学校26个。

诗情画意 诗词飞入江津寻常百姓家

在江津,诗词创作和吟诵不只是文人雅士的专利,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诗词对这片土地的涵养,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人文风景,处处流淌着诗情画意。

走进诗联文化长廊,如同穿越于历史时空。雕塑、廊架、景观石、诗词、绘画各式各样,一幅充满人文气息的美丽城市画卷徐徐展开:联圣钟云舫旧居、滨江路楹联文化长廊、莲花石枯水位题刻、1612字的“天下第一长联”藏联阁、鲤鱼石旧址等江津知名的人文景观。这里,已成为广大市民悠闲漫步的“打卡地”。

漫步在江津城市的公园、小区、广场、步道,诗墙、诗栏、诗壁随处可见,个别小区就连围墙也配有手绘诗画。对于江津人来说,诗词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以诗入景、诗景交融,诗亦是景、景即是诗,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诗的氛围、诗的意境。

坚持举办各类诗词活动;每逢端午节、中秋节等举办全区性的诗词朗诵大会;各中小学、区域内大专院校常态化开展中华诗词诵读活动;鼓励诗人到江津采风创作,凡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到江津采风,江津境内所有景区包括四面山5A级景区一律免门票……近年来,阅读、研习、创作、传诵诗词正在成为许多市民的一种文化情怀,有关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江津迎来了新的高潮。

因为诗词润泽,因为“中华诗词城市”的成功创建,江津这个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生态硒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又多了一个新的注脚、一份鲜活的文化载体,更多了一份江津人对诗意生活的浪漫向往与追寻。

有诗有远方,江津更美好!

(记者 郑江黎 罗美慧)

责任编辑:许京梦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