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啦!石门李市先锋夏坝……江津乡村美景入画来

来源:江津网    2019-12-05 15:34


点击图片播放


夏坝镇杨家河大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农民群众的根本福祉与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江津区在“开门抓教育”的过程中,收集到一批群众最亟待解决的民生实事,其中一件便是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网络问政、入户走访、院坝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共收集归类整理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资金保障等5个方面14个问题,需要一一进行整改。

“这项民生工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要用心用情用功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就在身边、成效就在眼前。”江津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区人居办主任张世英对此高度重视。

自今年9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更是进行了强力的推进。持续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6项重点任务,“村庄清洁行动”和“示范整治”2个抓手,创新“1+N”的整改模式,坚持“内外兼修”、点面结合,把“自然、自愿、自治”的理念贯穿始终,不断使人居环境整治向全域推进、纵深推进。一幅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生态“自然”之美扮靓宜居家园


石门镇全家院子

记者来到先锋镇保坪村的新湾大院,不禁为这里的生活环境所吸引:不大的村庄,依山傍水,通往各家各户的入户道路都是干干净净水泥路;一幢幢设计新颖、外观雅致的别墅式民居整洁俨然,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合理、融洽地布局在村落里……优美的田园风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让人很难想像,这里曾是一个脏、乱、差的村子。

60多岁的施朝秀见证了自己的家园——新湾大院的蜕变过程。“以前畜禽遍地跑,污水到处流,让人无法下脚,农具、柴草随意堆垛,有碍观瞻。”

据了解,该院子被列为江津区先锋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院落,屋顶和墙面翻新整治,新建了通畅整洁的入户便道,家家房前屋后遍植花草树木,新建了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施朝秀说:“以前,院子里的人想方设法搬到城里去住,现在争相放弃城里的生活,回家翻新房屋。”

新湾大院的巨变是江津区乡村面貌变化的一个缩影。

顺应群众期盼,创新思维、超前谋划,江津区及时做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科学决策,着力以江津的经济优势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让全区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结合江津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融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已编制完成165个村规划,村规划编制覆盖率达到95%。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江津区不搞大拆大建,不搞简单克隆,而是因地制宜,缺什么就整治什么。”张世英特别强调。

石蟆镇下桥大院

区农业农村委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抓手,广泛动员全社会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全面开展以清理垃圾、清理池塘沟渠、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引导村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据统计,村庄清洁行动参与的行政村达100%、在家农户参与率达100%,计79.6万人次;清除垃圾6108余吨,清理沟渠3686公里,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2226吨。

同时,区财政整合资金5000万元,在15个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实施第一批示范整治项目,目前,已完成65个院落1300户,投资4300万元。张世英表示,通过这些院落的示范整治,不仅直观地给当地群众展现了整治样板的效果,带动一些外出村民,主动回乡改善环境,还引得不少市民下乡观光体验、寻找乡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是一个系统工程,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区人居办副主任刘章军介绍,2018年以来,全区完成农户厕改造62629户、公厕建设74座,旅游厕所建设114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4.62%;新建村镇二三级污水管网101公里,镇级污水处理厂达到3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受益农户覆盖面达到73.78%;完成1.1万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7.53%;完成“四好”农村公路建设662公里,在建155公里;完成入户道路建设366.7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621户,安装公共照明灯或庭院灯4395盏;新增村庄公共场所绿化面积16公顷,创建完成19个绿色示范村庄。

以群众“自愿”之力凸显主体作用

朱杨镇利民社区”美丽家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面广,涉及群众众多,虽然我们相关部门一年年持续做了很多工作,但难免还有盲点和死角。”张世英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是主体。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结合主题教育,江津区多措并举,坚持自愿原则,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村里变化大呀!人居环境整治确实是给我们老百姓谋福利,环境好了病都要少得些。”江津区石蟆镇天旗村三社的村民龙中乾一边打扫着院坝卫生一边感慨着说道。据了解,龙中乾最初对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其实并不看好,认为只是“一阵风”,况且自己家里的卫生、物件摆放自己已经习惯几十年了,不需要外人指点。但是看到村里开展行动热火朝天的气氛,龙中乾逐渐改变了看法。

“这次村庄清洁行动村里的阵仗搞得才叫大哟,三天两头开群众会,还组织党员、社长到每家每户做宣传指导,不一起做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龙中乾对记者说,现在他不仅每天坚持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还主动当起劝导员、宣传员,见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都会主动制止,同时积极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爱护环境卫生的好处,动员大家一起加入人居环境整治队伍当中。

“改善村容村貌‘面子’的事情很重要,但转变思想观念‘里子’的事更关键。”刘章军说道。

为了提高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的认识,结合主题教育,江津区通过召开动员会、宣讲会、座谈会,印发宣传单、编写顺口溜、发送短信息、开辟新专栏等形式,用群众语言,以直白话语,说浅显道理,着力让群众真正明白自己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和受益者,从而激发了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创建的热情,有效避免了干部热、群众冷,干部干、群众看的不良现象。”

先锋镇村庄清洁志愿活动

为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整治活动,江津区还在全区广泛开展了“进家庭、进校园、进机关”“小手拉大手”,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建设文化墙,倡导全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转变生活方式,增强环保意识。

同时,倡导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整治活动,通过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在全区形成了“两委”干部带好头、党员组长齐加油、知名人士争一流、中小学生搞监督、人民群众不落后的生动局面。

党员同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入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内容经常开展,帮助农户整治房前屋后卫生等志愿者服务活动5000 场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目前,“美丽乡村是我家,村庄清洁靠大家”已经成为全区上下高度一致的思想共识,“美丽乡村我的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已成为江津广大干部群众最为自豪的幸福心声。

以长效“自治”之制坚持久久为功


美丽院落颁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的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12月4日,记者走进李市镇林家嘴社区第二居民小组,社区党委书记李正平告诉记者:“我们小组有200余户农村居民,交通、住房条件相对较好,在村庄清洁‘秋冬季战役’中,我们没有启动一个工程,也没花什么钱,我们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先清理公共地段各种垃圾、污水,再划片包干,动员各户整治自家庭院环境,干部群众积极响应,村庄环境明显提升。”

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不少路过的居民正围在几块公示牌前,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原来是居民们正在围观第三期庭院评比情况。“在推进院落整治的过程中,镇里也同步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林家嘴社区则率先把居民的整治成果挂上墙、亮出来。”李市镇镇长王忠彬介绍道,192户居民的庭院整治情况一目了然,脏乱差还是绿净美,便可高下立现。

刘章军告诉记者,江津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调整了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五沿”和试验示范区整治方案,在面上全面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的同时,率先在15个试验示范区启动了以院落为主的示范整治,创新开展108个“清洁村庄”创建、40个“美丽院落”和80个“美丽家园”评选活动,促进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域推进,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一直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区级层面,对各镇街情况实行月调度、季排位和督查考核,每季度采取牵头部门打分、人居办暗访、第三方评估方式对各镇街进行评比排位,结果在全区通报和公示,督促各镇街和村居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整治和保持上来。

为了确保乡村的主干道每日有人清扫、村内村外达到“一眼净”标准,形成了“户集、村收、镇(公司)转运、区处理”模式。建立清扫保洁收运队伍近1100人,农村垃圾收运系统配置垃圾站16座、垃圾收运车105台、垃圾箱650余个、垃圾桶1.9万余个,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600余次,其中14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共清理垃圾约13828立方米,清理零星裸露垃圾约5700余吨,清理水域漂浮垃圾1.6万余吨、消落区垃圾5000余吨;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2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4%

石蟆镇关溪村、先锋镇新湾大院等地实行“院长制”,民主选举院长负责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或监督;油溪镇大坡村成立了乡贤理事会,聘请乡贤来监督管理环境卫生,还实行垃圾积分制,村民用垃圾兑换积分,再有积分兑换日常用品……各村(社区)根据自身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村乡土文化紧密结合,制定出涵盖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内容的村规民约,在各村民小组予以公示,修订完善后公布执行。目前,全区200多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都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创新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载体,健全了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机制,淳化了社风民风,创造了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

广大群众既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运动员,也是监督人居环境工作开展成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的监督员。

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推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渐次铺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将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 杨洪 图片由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责任编辑:罗梅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