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美美美美美……这是九成江津人没见过的中山!

来源:江津网    2019-12-28 08:48

中山镇地处渝川黔三省市生态旅游金三角的核心区域,是江津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名镇,是大四面山旅游圈独具魅力、人文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重要组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美小镇”、“中国最具特色名镇”、“中国十佳全域旅游示范镇”、“全国十佳美丽宜居小镇”、“中国森林文化小镇”、“重庆市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点击上图进入全景

该镇拥有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建筑群,是西南地区保护、开发、利用最好的古镇。

建设部外事司原司长、建筑学专家李先逵教授定位中山古镇为“全国最长的凉厅式长廊建筑”。该镇“千米长宴”被评为第三届“节庆中华奖·传统节庆奖”、“2013·重庆最具影响力乡镇节庆”之一。

集商德、爱情、红色、禅宗、庄园文化于一身,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具特色名镇、中国最美小镇等诸多荣誉。境内拥有古镇长街、爱情天梯、四面山少林寺三大著名景点。

其中,古镇老街是中国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商业老街,可考建场历史800余年(公元1151年),体味古镇老街之韵,韵在古民居建筑、古商街业态、古行帮商德。

9月24日至25日,2019重庆秋季旅游新闻发布会、重庆秋季旅游暨江津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于江津区中山古镇举行,9月25日当天,江津各镇街、部门、行业协会推荐或企业自荐的方式,自愿组建成立江津区文化旅游消费企业联盟,签订《盟约守则》,在整个江津区秋季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期间,向广大游客提供众多优惠折扣。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全镇游客数量到100.5万人,2019年游客数量达到115.3万人,同比增长14.7%。由此可见,中山古镇的旅游季节游客数量在今后更能再创新高。

古镇传承千年,文化底蕴深厚,曾集散渝、川、黔三省市边贸逾千年,是一座以“商德”为品牌,以“市场”为导向,以森林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为支撑,以古庄园为亮点,以民风民俗为特色,以山水和谐、天人合一为理念而闻名于世的千年古镇。

“爱情宴”、“千米长宴”已成为中山特色餐饮品牌,石板糍粑、烟熏豆腐、咂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中山古镇三大特色小吃;

(“千米长宴”图由中山镇文旅办提供)

传统手工艺品有核桃工艺品、手工草鞋、草帽、木雕等。

天下第一大碓窝:中山古镇名小吃石板糍粑引来无数“馋嘴客”,舂糍粑的工具就是碓窝。中山“天下第一大碓窝”3吨多重。2010年,中山天下第一大碓窝曾“应邀出席”广东佛山举办首届中国岭南年俗欢乐节,而为了挪动它,出动了近50名壮汉,并启用了大型吊车,运抵广东,可谓是“待遇不菲”。

爱情天梯

在20世纪50年代,中山镇高滩村有位叫刘国江的青年,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

为了躲避世俗的流言蜚语,两人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生儿育女,过着“山中无甲子、寒岁不知年”的生活。刘国江亲热地称徐朝清为“老妈子”,徐朝清则呼刘国江为“小伙子”。后来,为方便徐朝清出行,刘国江用了56年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石梯达6000余级,被人们称为“爱情天梯”。

50多年深情不移,6000级坚硬石梯,刘国江与徐朝清以布衣的姓氏,平静而温暖地进入山水,在平淡中体现了爱情的坚韧与朴实,用生命的“长度”和“高度”,编织出一幅精美的爱情画卷。随着爱情天梯两位主人公的先后去世,江津“爱情天梯”成为绝唱。纵观古今爱情经典故事,大多是悲剧结局,其幸福团聚要么虚幻于天上,要么追寻于地下,要么希望于来世。

而“爱情天梯”比“梁祝”完美,比“牛郎织女”真实,比“白蛇传”纯朴,比“孟姜女” 幸福……

四面山少林寺

距中山古镇15公里,总面积1.5万平方米。古寺原名景德寺,后因背靠插旗山上的双峰而更名双峰寺(四面山少林寺)。

凭碑刻记载,该寺大约建于唐末,在明代和清康熙、道光年间相继维修。但具体建于何朝何代,至今不得而知。该寺曾在太合场开办“书院头”学校一所,在寺庙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置有大量庙产。鼎盛时期单武僧就达五百人。寺前有500级巨型石板大路直通笋溪河上游,这些石板长1.2米宽0.7至0.8米,厚0.2米。

相传当年要到寺内当和尚,每个人必须得背得起这样一块石板,修上一步路,才能受戒当和尚。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双峰(寺)下有朱杨(寺)”之说,是贵州习水、四川合江、重庆江津、綦江等周边地区有名的大寺庙。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

据史料记载,明末至民国数百年来,南北商贾云集于此,繁盛一时。由于古时候水路是最便捷、最廉价的运输方式,商人往川黔地区贩运茶盐,均要走长江水道。浩浩荡荡的商船经长江、入笋溪河,最终抵达中山镇。

到了中山镇,水路便走到了终点。由于水路不通,大山横亘,通商就必须走山路,货物由劳力肩挑肩负。于是,茶马古道便应运而生。

(本文由重庆蛙色VR全景科技提供)

责任编辑:李皓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