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先锋守初心——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党员何灼科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0-02-13 11:06

穿上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病房。 本人供图

岁末年初,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区第二人民医院全员动员,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在这盛世之下,总有这样一些人不辞辛劳,不畏严寒为着这万家灯火负重前行着,他们不忘过去更不惧将来,用自己的初心守护着万千人民的健康和平安挑起重担。

第一个八小时

天气阴沉沉的,立春以后的风吹得人格外的寒,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笔者终于在第三天的一个下午打通了何灼科的电话。何灼科是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老年科的一位医生,更是一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已经是他参加工作的第13个年头了。曾记得在2009年甲流感肆行的那一年里,他以一个党员的身份上隔离病房;如今面对这一场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他又以同样的身份请求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江津区肺炎疑似病例集中治疗定点医院。

洁白的口罩,淡蓝色的帽子,臃肿的防护服以及一双黑色的防护鞋将何医生密封得严严实实的。进入隔离病房以后的何医生,一呆就是八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也忘记了心底最牵挂的人和事情,此刻在何医生的眼底只有病人,那些被恐惧和不安缠绕在一起的病人,那些被诊断为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

他需要到不同的岗位就诊,他的排班就是一个机动班,门诊的医生忽然不适他就得上门诊,住院的医生太过于劳累他就得上住院,有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需要送往指定医院筛查的,他又将病人送过去复查。

因此,在何灼科的眼中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只有洁白的天花板和病房长长的走廊,还有那些被数不尽的孤寂缠绕的病人。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被口罩勒住的耳朵就像有人拿着小刀在上面锯一般疼痛,但为了不污染浪费资源,何医生一次又一次地忍住不用手去摸,只能靠巡视病人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我们都是同一战壕中的生死兄弟

进入隔离病房的前一天,病房负责人便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们都是同一战壕中的生死兄弟,我们要共同抗击疫情,保卫家园。”

刚听到这句话的何灼科并不以为然,直到自己亲身经历以后方才明白这句话里的分量和责任,但投身于工作中的何灼科转身就忘记了一时的困难,因为在他的眼里,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熟悉工作流程的何灼科笑着对大家说:“水可以不喝,尿也可以憋,如果觉得膀胱不够强大的还可以带着尿不湿上!”他总会用乐观的心态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尽管许多时候,值班值到凌晨,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又免不了熬一个通宵,但何灼科总是用积极的情绪向大伙传递着自己的信念与力量。

出征那天,儿子恰好两岁生日

“那天早上天还未明,我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中的儿子,没有惊醒他便悄悄离开了。”在这个寂静的小镇上,何灼科只得将自己所有的心事全部放进左边上衣的口袋里。

父亲在何灼科请战前刚做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医生反反复复地交代父亲的病情和复查时间,但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面前,何灼科仍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赶往一线。当笔者问到何灼科做出这样的选择后悔不后悔时,对家中的妻儿是否想念时,何灼科仍旧平静地回答:“其实我知道,我离开的那天恰好是小儿子两岁的生日,我也知道这一走会错过陪父亲去重庆复查的时间,但是我是一名党员,需要我的时候就得上。”

何灼科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也一样奋斗在一线,尽管夫妻二人分离一方,但同为内科医生和党员的他们总想着自己能在这样一场战疫中做些什么。尽管在妻子的眼中何灼科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但在科室里的何灼科却是一位让病人信赖的好医生,正是因为何灼科高度的敬业和精湛的医术,不但赢得了科室同事的认可,也让妻子对他敬佩得五体投地,因此身为同行的他们也对彼此增加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疫情早日结束,春光与你共赴

何灼科说:“目前在这边我并无什么特别的不适,只要一工作我就什么都记不起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这样便能让更多的人回家团聚,让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回到大家的身边!”

雨夜时间已经临近24点,还在隔离病房的何医生顾不上咕咕咕的肚皮,一边忙碌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另一边思索着治疗方案,等到这一切全部整理完以后,放在角落里的盒饭已经冰凉了。何灼科娴熟地打开微波炉,一手拿着筷子,一双眼睛死死地盯住在微波炉里旋转的饭。医院的长廊很安静,凌晨以后就更加寂静了,瘫软在床上的何灼科顾不上摘下鼻梁上的眼镜就沉沉地睡去了。

我终于明白,在疫情面前,我们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因此只要我们信念在,勇坚守,全力以赴定能打赢这场战疫,等到天朗气清时, 定能与你共赴这一场灿漫的春光。

(通讯员 杨小霜)

责任编辑:罗梅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