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陈秀强:亩产最高翻两番 把花椒树变了“摇钱树”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0-05-29 11:07

陈秀强

人物简介

陈秀强,男,196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任重庆市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会长,江津区农民科技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专家,市、区科技特派员。常年深入一线,从事绿色花椒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推广应用以及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工作。近五年来,先后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协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

现场指导

创新助农,实现年增收2.5亿

江津是青花椒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产区,江津花椒种植面积已达53.5万亩,涉及椒农61万。在江津,每两个农民就有一个从事花椒产业,2004年,江津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花椒之乡。

“以前的花椒树从未有过修剪,长得高大粗壮,采摘比较困难。同时,过多的养分都被生长的枝叶所吸收,产量不尽如人意,椒农利润少。”

培训现场

作为一名农业科学技术人员,陈秀强带领技术团队积极探索和提炼花椒嫁(桥)接、修枝整形、病虫防治、平衡施肥、衰老树改造等新技术,把江津花椒挂果期从传统的3年缩短为12个月,亩产从原来的300至500斤,提高到800至1500斤,管护较好的突破2000斤,实现优质高产,帮助椒农年增收2.5亿元。

为解决椒农卖椒难、压级压价的问题,陈秀强成功研发空气能家用型花椒烘干机,同时把无人机防植保技术、花椒秸秆回收综合循环利用技术引入江津花椒产业,减少农药施用量和降低人工成本,有效解除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为江津花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后劲。

现场查看花椒树生长情况

科普惠农,发展科技示范户5100户

农技推广工作重点是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技术培训。陈秀强将自己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关键技术培训和指导。

“现在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意识的人已经在加快学习种植技术,可部分人还没有接触到技术这块,所以我们得加快技术的推广。”

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技术,陈秀强创建花椒科普示范基地28个,发展科技示范户5100户,累计开办各类技术培训、讲座、现场示范指导512场次,参培人员达11万人次。主编具有指导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青花椒权威技术书籍《青花椒栽培管理实用技术》,印发《江津花椒工作简报》32期,发放技术资料6.5万份、光盘2000张,建立固定标牌265块,发送管理技术和供求短信4800余条。

为缓解资金瓶颈问题,内引外联,为椒农销售干花椒2300余吨,鲜花椒22000余吨。主动与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联系,每年争取花椒专项贷款资金3000万元左右,5年来,累计为花椒种植大户及加工企业争取专项贷款资金1.5亿元。

示范修剪

产业扶贫,花椒树变“摇钱树”

嘉平镇紫荆村地处江津南部山区,2003年以前,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是重庆市重点贫困村。在一次花椒技术培训会上,陈秀强认识了该镇党支部书记,在交谈中,他提出必须要有一个特色产业,才能带动群众的积极性,建议在紫荆山发展“九叶青”花椒的建议。在他的带动下,紫荆村从零开始发展花椒产业。为了让广大村民种好花椒,他从土地选择、栽苗、除草、施肥、病虫防治等主要环节入手,为大家义务培训种椒技术,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不管山高路险,只要有需求他都会出现在紫荆山上。

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花椒逐步成为紫荆村的特色产业。2016年,全村901户农户中,种椒收入5万元以上达200余户,10万元以上13户;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9000元。小小花椒树成为广大村民的“摇钱树”,紫荆村靠种花椒丢掉贫穷的帽子,实现整村脱贫致富。

“目前,我正在加快步伐,把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引入江津花椒产业,引导群众从传统种植到使用科技的转变,增加竞争力,相信技术肯定能提高产量。”在提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时,陈秀强自信满满地表示,在创新工作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江津花掓品质,树立和维护江津花椒品牌形象。

(记者 王浩然 特约记者 谭世宇 廖天莉)


责任编辑:周小川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