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影响”下 江津工业为何稳住阵脚?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0-06-15 16:38

江津企业4天填补国内两项空白、江津企业拿下长安汽车独家配套权、21江津企业入围“全市百强”……今年以来,虽然受疫情和整体市场大环境的双重影响,但从连日来,江津区经信委、江津工业园区发布的信息表明:众多江津工业企业依旧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在市场竞争中有力的稳住了“阵脚”。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采访中,这一点成为了众多江津企业代表的共识。

而在江津区,高素质人才的引入,离不开一个词:津鹰计划。2017年江津区创新推出该计划以来,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

下面,我们来共同看看这一计划背后的“数字列表”:

1亿元

设立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全面保障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等人才发展所需资金。

“1+6+N”

“1”,即《江津区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

“6”,建设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等6支人才队伍。

“N”,即“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人才服务质效提升十条”“企业人才激励七条”“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等系列配套政策文件。

19.42万人

实施“招才与招商并举、引智与引资并重”的“双招双引”工程等系列人才专项工程,组建高校科技创新联盟,到2019年底,全区人才总量达19.42万人,“双招双引”工程获评重庆市精品人才项目。

15人

江津区先后入选重庆市“鸿雁计划”人才15人。

6名+5个

截至今年,江津区已引进两院院士6名,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

10个+3个

充分发挥江津产业基础优势和行业优势,已累计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

“双城记”唱响 “津鹰”如何更翱翔?

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日益唱响,面对这一战略机遇,“津鹰”又将“翱翔”向何方?

对此,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江津区加强与成渝地区重点城市的人才合作,推动人才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主要做法包括:着力打破地区人才壁垒,建立人才区域协作机制,把区域人力优势转化为区人才优势。以渝川黔毗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协作会框架协议为基础,重点探索与泸州市建立人才协作工作领导机制,明确工作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两地人才协作的重难点问题,常态化推进人才开发互动、信息互通、多向交流。与成渝地区重点城市合作,共同开发区域人才工作品牌,开辟高端引才渠道,探索建立海智工作站、引才联络站,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科技园区、研发中心等举行联合招聘活动,抱团面向海内外招揽高端人才、优秀青年人才。找准各自优势和短板,通过取长补短形成整体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和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院士等高精尖缺人才资源共享,探索建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领域的人才互派挂职锻炼机制。鼓励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组成专家咨询顾问团,对有关单位提供技术、人才和智力支持等。

(记者 苏展 通讯员 杨刚 李后启)

责任编辑:周小川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