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寻找江津锦鲤!承包你一年早餐
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老白沙臊子面
正在寻找 江津锦鲤 !
承包你 一年 的臊子面!
活动时间
2020年7月29日-2020年8月4日
活动规则
1、点击下图,进入活动页面。
2、参与活动,获得抽奖码,等待开奖。
开奖时间
2020年8月4日
活动奖品
活动抽取一名网友作为本次活动的锦鲤,由江津佳正绍子面(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免费提供该网友(仅限网友本人)1年(2021年8月4日截止)臊子面,且每天只能到店兑现一碗,仅限店内不外带。
地址及电话
地址:江津区南安街5号(区中医院四牌坊院区斜对面)
电话:19923325188
白沙臊子面有多“A”,小编带你来感受下~
▲点击观看视频
一勺臊子,
一个鸡蛋,
一碗菌汤,
几两手工面,
就是烹制白沙臊子面的基本食材。
看似普通的臊子面,却承载着不少江津人,特别是白沙人的儿时记忆。那滋味,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白沙臊子面反映了白沙的民俗风情,也是白沙文化的组成部分。去年9月,白沙臊子面成功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我区于2005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有区级非遗项目83项,其中市级非遗项目26项。一大批珍贵乃至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及时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成为我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汗水和心血,也是当今江津人的骄傲。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江津区南安街的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店,白沙臊子面非遗传承人苏承禄正在厨房内为顾客煮面。一碗白沙臊子面,加上秘制泡萝卜,一口下肚,爽口留香。
三代祖传 有面有故事
拐入南安街小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白沙臊子面店铺。走进店铺,只见内里干净整洁,空气中飘散着浓浓的菌汤香味。一面墙上的“百年老字号”招牌,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店铺的历史和故事。
整个店铺不大,约20平方米,但人气却非常旺。“除了少数尝鲜的人,到我们这里吃面的多是老顾客,有的还专门开车从江对面来吃。”苏承禄介绍,平日里,店铺一天卖出200至300碗面,最多的时候能卖出500多碗面。由于店铺不大,高峰时排队是常有的事。
白沙臊子面历史悠久,手艺已传承三代,有上百年历史。最初,白沙臊子面由苏承禄的祖父苏祖年创始于清光绪1897年,当时叫做“白沙苏氏臊子面”。上世纪80年代,店铺由苏承禄的母亲接手经营。2009年开始,店铺由苏承禄接手,并从白沙搬至几江城区南安街9号。
据苏承禄讲述,他曾在深圳务工10多年。当回到家乡看到年迈的父母,经营店铺已心有余力不足时,便决定接手店铺,一方面让父母安享晚年,另一方面也能将祖上的这门手艺一直传承下去。
谈及白沙臊子面的制作技艺,苏承禄笑道:“我是在面馆跑大的,从小看母亲做面,耳濡目染,自然就会了。”苏承禄表示,在制作白沙臊子面这条路上,他已走过12个年头。制作臊子面的手艺早已渗进他的骨子里。
创新发展 有料有味道
上百年的传承,让白沙臊子面韵味十足。除了对老手艺的传承,苏承禄还紧跟美食发展的风向标,对传统臊子面的制作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大众口味的变化。从曾经的大锅到现在的小锅,从以前简单的肉沫到现在的肉丁,白沙臊子面改变了烹制方式,材料更加丰富,用料也更加讲究。
苏承禄介绍,白沙臊子面的肉丁嫩而不柴,选用了猪夹子肉;面条柔韧爽滑,均为定制的手工面。整碗面的灵魂——野生菌汤浓郁鲜美,使得面味浑厚而不腻,加之十足的用料,光是小碗就能让食客饱腹。
相较于重庆小面的麻辣浓香,白沙臊子面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淡,但丰富的用料又不会有“寡淡”之感,也使得整碗面的营养更为丰富。喜欢重口味的食客,可以添加店里秘制的辣椒酱,地道的麻辣口感搭配臊子的鲜香,别有一番滋味。
一碗臊子面,不仅吸引了许多美食爱好者前来打卡,更有不少老顾客专程驱车而来,只为尝一口“白沙味道”,寻一份久违的儿时记忆。
“经常会想起,只要有空,我就会过来吃上一碗。”在店里,记者见到了家住白沙的市民凌勇,他是面店的老顾客,自从白沙臊子面搬来几江城区后,他隔三差五便来光顾。他觉得,这里臊子面的味道最正宗、最合胃口。
传承推广 有心有责任
白沙臊子面的制作技艺并非看上去的那般简单,就算按照同样的材料和配比,也不一定能做出味道正宗的臊子面。这几年,苏承禄为了将手艺传承推广,前后收了10余名学徒。这些学徒既有近亲,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地人。有的学成后回去开了店,但制作精髓未完全掌握,面的味道也不够正宗,让这门手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这不仅仅是对家族手艺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苏承禄看来,把白沙臊子面的制作技艺传承发扬,是压在他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2016年,“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被注册为商标。苏承禄明白,单单依靠加盟来进行品牌推广风险很大,白沙臊子面的制作技艺未必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反而可能因为商业化而忽略其原本的味道。
怎样才能保证臊子面的原汁原味,传承最正宗的制作技艺?几经思考后,苏承禄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方式,用直营店的模式让白沙臊子面走得更远,把这门手艺带到更广阔的平台。
目前,白沙臊子面正在等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审批,明年拟申报“重庆老字号”“中华老字号”,让“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的“名头”更响。谈到白沙臊子面今后的发展,苏承禄说,赚钱不是首位,他要把每碗面做出“白沙味道”,做成江津名片。
江津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阮瑞雪
实习记者 成红 韩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