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晓兰:幸福的人都一样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0-08-05 11:13



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却有各自的不幸。对家住江津贾嗣镇崇兴村的殷晓兰来说,她的不幸却是“多重”的,因为一场车祸,她和丈夫不仅从健康人变成了残疾人,家庭状况也因为他俩经济支柱的倒塌变得贫穷。且看她如何逆袭变身企业家,带领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一场车祸,致贫一个家庭

15年前,做蔬菜批发生意的殷晓兰和丈夫王勇,如往常一样,在江津支坪镇收购完蔬菜后,驾驶一辆运菜车赶往重庆九龙坡蔬菜批发市场门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驶入巴南区境内时,因一辆摩托车突然左转占道,他们的运菜车与这辆摩托车及另一辆大货车发生连环碰撞。王勇左脚膝盖下、大腿骨、韧带多处被压断,落下残疾。殷晓兰的伤情更加复杂严重,为重度瘫痪,被鉴定为二级残疾。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如恶梦一般。

“怎么办?腿坏了,这下半辈子只能在床上度过。娃娃还要读书,这日子没法过了,我活着还有啥意思……”看到自己的双腿不能动弹,殷晓兰无比绝望,天天以泪洗面,一度想放弃自己。亲朋好友得知情况后,不断上门关心、鼓励殷晓兰,但她内心仍然十分煎熬。 


“妈妈,你不要难过,我们做你的腿……”一次,孩子稚嫩的安慰,让殷晓兰猛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如此消沉下去,为了孩子,必须振作。于是,她开始了长达7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车祸让夫妻俩收入锐减,而治疗费的开支又给拮据的生活带来极大压力。但拥有了希望,一家人团结一心、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迎来了幸福的曙光。


直面挫折,从头再来始得“金”

经过艰难的治疗,2008年,殷晓兰终于可以摆托轮椅,柱着拐杖走路。为了减轻丈夫王勇的负担,殷晓兰决定重出“江湖”,从头再创业,继续做共同喜欢的事——蔬菜生意。王勇负责生产、收购,殷晓兰负责在店内批发销售。

每天早上,都能见到殷晓兰咬着牙拄着拐杖到市场去经营自家的菜摊,尽心尽力为大小客户推销菜品。为了畅通销售渠道,有时她想跟大点的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收到对方的回复则是:腿不好,不用请吃饭,如果蔬菜新鲜、品质好,会找你。

“你们可以先试吃,觉得好就来买我家的蔬菜。”殷晓兰的自信以及蔬菜优良的品质,每一次都深深地打动一个又一个的客户。

同时,很多好心人也被她坚强、能吃苦、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就力所能及地照顾她的生意,这让她心怀感恩。由于做买卖讲究诚信、不偷懒儿也不糊弄,殷晓兰夫妇经营的蔬菜批发店生意渐有起色。

加之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殷晓兰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贫困生助学货款和教育减免政策,孩子上学问题得到了解决;她本人也获得全额资助,参加新农合和精准扶贫医疗险。原来每个月做康复治疗要花近千元,现在有了精准扶贫医疗险,复治疗不需花太多,大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幸亏党的政策好,不然我们家就陷入无底洞了。现在腿也好多了,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殷晓兰告诉自己,车祸致贫不能丧“志”,她一定能靠双手脱贫致富。

经夫妻俩辛苦打拼,除在江津贾嗣、支坪等当地收购外,她俩还在成都、资阳、贵阳、桐梓等地建立了收购点。2015年底,殷晓兰一家顺利脱贫。

感恩帮助,带领乡邻齐脱贫

从正常人一下子变成残疾人,她对残疾人肢体残疾的痛苦和生活的艰辛不易感触更深。想到家乡还有一些残疾贫困家庭,于是,她和王勇决定,要带领他们和其他乡亲一起脱贫致富。

2015年,他们回到家乡贾嗣镇崇兴村牛栏沟,动员乡亲们发展蔬菜种植。2017年2月,殷晓兰夫妇成立了重庆市江津区祥禾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了当地56户社员(其中有10户是残疾贫困家庭)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种起了蔬菜。而他俩则收购村民的蔬菜,统一运到双福国际农贸城进行批发销售。

销售渠道的畅通,让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明显高涨,周才、刁正富、李正兵等村里的贫困户也成了蔬菜种植大户,年产蔬菜几万斤到十几万斤,2017年脱了贫。目前,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80多户,其中有50多户是贫困家庭。

不仅如此,殷晓兰夫妇还投资1000万元,创办了蔬菜加工厂,开拓蔬菜深加工业务,希望创造出富有江津特色的品牌农产品。现在,厂房里有11个蔬菜深加工腌制池(每个池子可腌制蔬菜50吨),100多个泡菜坛(每个可泡1000斤),泡有生姜、青菜等酸菜。今年,他们打算再建40个蔬菜腌制池,正式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数千万元。

殷晓兰说,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进取,只知道“等靠要”。只要持续奋斗,每一个人都能依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记者王茜)

责任编辑:陈玲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