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作战”汇聚高质量脱贫交响曲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0-08-07 09:30

村子美了,房子新了,贫困群众脸上笑容多了……自2015年以来,我区20个扶贫集团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行业优势,集聚资源、主动作为,在扶贫攻坚最前沿地带扎下根来,全区20个贫困村(困难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户收入增多了,破烂房翻新整修了,泥泞机耕道硬化了,贫困村产业壮大了……

统筹各方力量

凝聚攻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脱贫攻坚,为的就是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让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从2015年开始,全区通过深摸细研“摸底子”,整合20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20个扶贫集团,对20个贫困村(困难村)进行结对帮扶,由区领导联系扶贫集团,定点帮扶贫困村(困难村)与联系片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扶贫集团牵头单位则组织本集团成员单位开展对接帮扶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并安排对接帮扶工作任务;区级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则按照扶贫集团工作安排,负责本单位对接帮扶工作相关事宜,筹备本单位对接帮扶资金,落实本单位对接帮扶贫困户干部,督促本单位帮扶干部认真履行帮扶责任。

在结对扶贫中,各扶贫集团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积极整合行政、企业有效资源,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户制定脱贫计划,实现户户有产业规划、家家有增收门路,为我区贫困村(困难村)的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干部结穷亲,温暖动感情,相距虽遥远,结亲是缘分。”在近年来的帮扶中,无论是自然灾害或是重大节日,全区20个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都积极筹备资金和物资,把党和政府的关爱第一时间送到困难群众的手上。

此外,各扶贫集团充分发挥扶贫集团成员单位人力、物力等多种优势,开展扶贫创业等各类培训,贫困人口素质显著提升,使众多困难家庭在等小康的路越走越宽。

改善基础设施

改变贫困面貌

昨日,记者走进完成场镇改造的李市镇洞塘村看到,硬化的街道干净整洁,熙熙攘攘的村民在此买卖农产品。

“场镇改造后硬是不一样,现在有空我都喜欢到场镇上转悠。”洞塘村6社的村民周永清一大早就拎着一篮子鸭蛋,卖了近100元。“场镇改造了,我们是彻底告别了雨天踩泥、晴天‘吃土’的日子!”村民甘正伦笑着接过话茬。

洞塘村场镇为上世纪90年代硬化的水泥路面,因年代久远,道路破损严重,裂缝、断板、沉陷等层出不穷。2019年9月17日,滨江新城管委会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到洞塘村开展扶贫工作时,得知村民对场镇改造意愿十分强烈。场镇、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是洞塘村突出的问题之一。恰巧扶贫集团的成员单位在道路、桥梁等工程设计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很快,洞塘村场镇“白改黑”工程被提上了日程。

牵头单位滨江新城建设服务中心联系重庆市勘测院江津分院,免费为场镇街道进行了测绘,并出具了测绘成果资料。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对街道市政设施改造进行了设计,并免费出具了设计成果。街道主线长约600米,加上3条支线改造面积共约5200平方米,由扶贫集团成员单位中建桥梁公司进行援建。

李市镇洞塘村的变化只是我区扶贫集团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以来,经过各扶贫集团的帮扶,贫困村全部实现了公路通达通畅,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通过危房改造、人行便道项目的实施,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了解,从2017年至今,我区20个扶贫集团共向20个贫困村(困难村)捐献资金5200余万元,切实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了出行、饮水、产业发展及阵地建设等现实问题,极大地助推了贫困户越线、贫困村脱贫达标。

近年来,全区各扶贫集团倾力帮扶民生实事,结对帮扶贫困村(困难村):区政府办公室扶贫集团帮助中山镇常乐村新建人行便道6公里、生产便道1.43公里、游步道0.6公里,维修泥结石路6公里;区公安局扶贫集团投入30余万元修建石墙院、蒋家山集中居住点院坝、围墙基础设施,投入2万元修建饮水水池,解决龙登山周边群众饮水难题;区农业农村委扶贫集团帮助嘉平镇紫荆村建设扶贫互助蔬菜产业园1个、中药材种植基地200亩,扶贫产业生猪代养基地1个;区交通局扶贫集团帮助区级困难村艾家村新建公路、便道19公里,开发扶贫产业园2个,建立扶贫车间1个……一个个帮扶项目的实施,区域贫困面貌得到极大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培育富民产业

筑牢脱贫根基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贫困地区拔穷根,从“输血”变“造血”,发展产业是根本。

“吃过的人都说甜,卖得好得很,一天就卖了305斤,荷包是越来越鼓了。”昨日,白沙镇复建村建卡贫困户周泽书说起卖糯玉米的事情笑得合不拢嘴。

复建村是市级贫困村,糯玉米是该村发展的扶贫产业之一,收成直接关系贫困户增收。据了解,复建村海拔500米左右,缓坡旱地多、环境生态无污染、阳光充足,适宜种植甜糯玉米。区委统战部扶贫集团和白沙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免费向村民发放玉米种及化肥,引导复建村发展糯玉米190亩,预计产量约15万斤。目前,6月中旬成熟的糯玉米已经销售一空,7月中旬成熟的糯玉米正在热销中。今年,复建村种植糯玉米的村民每亩预计增收1600元左右。

缺办法、无产业、少资金,贫困群众脱贫需要有“外脑”“外力”帮衬。在结对帮扶中,全区20个扶贫集团更为注重贫困地区培育特色产业,尤其注重增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采取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根据致贫原因、生产能力等,逐步制定脱贫计划,并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协调项目建设、推进整村脱贫等措施,加强产业建设。

此外,我区还通过“集团式”消费扶贫解决销售难题,组建20个区级扶贫集团,对20个贫困村(困难村)实行分片包干,由区领导牵头,充分调研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供求信息,摸清主要农产品周期上市的批次数量。过牵线搭桥“找路子”,各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走村串户对农产品清单进行登记造册,充分发挥“代理人”和“经纪人”作用,积极联系帮扶力量认领认购;通过团购众扶“下单子”,以片区农产品定向直供、干部职工自发团购、工会到贫困村开展活动等措施,建立完善订单销售渠道,并将各集团消费金额与帮扶成效挂钩,实现责任“深度绑定”,成绩“清单为证”。

“养得鸡鸭全部都能卖出去,完全不愁销路。”对于消费扶贫,家住广兴镇红塘村的贫困户李远明特别点赞。原来,农业银行江津支行定向在红塘村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在红塘村李远明等贫困户家中购买200余只家禽,当天采购金额2万余元,有效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据了解,从2017年至今,各帮扶责任人已代理销售各类农产品1200万余元;各扶贫集团协助贫困村(困难村)开展各类产品推广和促销活动300余场,团购金额2600万余元。

(记者 邓浩 通讯员 池俊实习记者 江幽蓓 梅本鑫 袁湘)

责任编辑:陈玲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