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养护“顽疾” 江津市政工程用上了这些新工艺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0-10-29 11:57

江津网讯(记者施婉莹 实习记者 邹馨毅)道路和地下排水管网是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随着城市环境整治、面貌提升等长效管理措施的不断推进,一些成本高、耗时长的传统养护工艺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维护城市设施,重庆市江津区远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达公司)作为管护单位,正在因地制宜,逐步引入新工艺解决老问题。

近日,记者走访了江津区南北大道、滨江路西段,对道路和排水管护新工艺进行了探访。据负责江津城区市政和排水设施管护的远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引进了钻孔注浆处理技术和现场固化内衬修复新技术,分别处置道路病害路基、修复地下排水管。

工期较传统工艺缩短约70%

8小时完成150米病害路基作业

来到江津区南北大道,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路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破损现象。据远达公司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这是由于过往重载车辆频繁行驶,加之部分路基因受水浸蚀导致承截力降低造成的问题,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通行和市容美观,必须尽快对病害路基进行处理。

经过勘察,若采用传统工艺,挖除原病害水泥混凝土,再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存在作业面大、废弃物多,对交通影响大、成本高等缺陷,通常需要10天左右才能恢复病害路段交通。远达公司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充分论证和技术准备,率先在重庆区县采用钻孔加压注浆处理技术,即在病害路基路面上进行钻孔、加压注入水泥浆,使道路基层下形成新的水泥土复合体,从而加固道路病害地基。

在病害路基路面上钻孔。记者 施婉莹 摄


导流管引流复合浆液,灌入清除成孔内部泥浆、钻孔污水,废渣等杂物。

进行压力注浆。记者 施婉莹 摄

“该技术对交通影响小,能起到快速加固地基的作用。”据施工负责人介绍,采用此项新工艺可以在8小时内完成150米路段的修补,由于注浆浆液配方有早强作用,施工完成后再隔8小时就可以解封路段,大大改善因城市道路的修复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管道修复后使用寿命延长50年

还有机器人下井配合作业

从车来车往、正在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南北大道转到位于几江城区的滨江路西段,我们从热闹回归平静,这里的一草一木在岁月的照拂下,茁壮成长,默默见证着江津的壮大发展。

翻转作业台上进行现场固化内衬修复新技术。记者 施婉莹 摄

滨江路西段的地下雨水管始建于1998年,设置在两侧人行道下,在20余年的时间里,承担着城市排水的重任。由于年代久远,地基出现了不均匀沉降现象,使地下雨水管接口处出现破裂或错位、脱节,让经年成长、根系发达的行道树根趁虚而入,进而造成管道淤堵,有的管道淤堵截面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

工作人员利用机器人观察软管翻转情况。记者 施婉莹 摄

按照传统的明挖换管方案,存在开挖断面大、破坏人行道设施、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工期长、成本高、施工危险性大等缺陷。相较于南北大道“摊”在路面上的问题,滨江路西段的“隐痛”又急需另外一剂“良方”。

现场操控机器人。记者 施婉莹 摄

为快速、高效地处置地下排水管淤堵问题,远达公司施工小组引进了现场固化内衬修复新技术,将浸满热固性树脂的毡制软管利用注水翻转,将其送入已清洗干净的待修管道中,并使其紧贴于管道内壁,再通过热水加热使树脂在管道内部固化,形成高强度内衬树脂新管。

“采用这种技术修复后的管道,具有耐腐蚀、耐磨损、可防渗水的特点,使用寿命也延长了50年。”施工负责人在现场向记者进行了说明解释。

此外,为了更好地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施工小组还启用了机器人进行下井探测,实时视频查看施工作业效果和进度。

转变传统养护方式

实现市政设施精细化养护

如何打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稳步推进市政设施管护工作,是远达公司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据介绍,远达公司主要负责环卫、绿化、市政、排水、桥隧管护工作,主要管护区域涉及几江街道、鼎山街道、圣泉街道、珞璜综保港等。管护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清扫保洁、园林绿化管护、市政设施、桥隧、排水管网、污水泵站等维护工作。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和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远达公司通过吸收先进经验、创新技术、引进人才等一系列措施,在江津的市政管护领域不断深耕细作。

“每一项市政新工艺的落地实施前,公司都要多次进行勘察、论证及会议讨论,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到市政设施的养护工作中,是对原有传统、粗放、应急性的养护方式进行转变。”远达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将来的工作中,将领导公司全体职工继续认真履行国企职责,对标先进找差距,创新创优补短板,实现市政设施精细化养护目标,为把江津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现代化大都市魅力窗口增砖加瓦。

责任编辑:丁胜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