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准“生态路” 打好“融合牌” 武隆旅游大步迈向国际化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1-04-12 09:47

看世界,到武隆。位于渝东南乌江下游的武隆,集大娄山脉之雄、武陵风光之秀、乌江画廊之幽于一身,拥有天坑、地缝、草原、峡谷、瀑布、溶洞、森林、河流等千姿百态的景观类型,全域数百处景点星罗棋布、美不胜收,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image.png

资源的禀赋,自然的造化,历史的积淀,为武隆披上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光环。而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天生三桥、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水峡地缝、中石院天坑和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等著名景区景点的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无疑是这光环中最成熟、最妩媚、最灿烂的亮色。

image.png

在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始终坚持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按国际化视野来打造,先后经历了新区建设、全市全国最美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和全面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度假区胜地等阶段,旅游基础日趋完善,旅游业态日益丰富,“仙女、纤夫、非遗、民俗”赋“魂”,“康体、休闲、娱乐、运动”聚“气”,“人间仙境、度假胜地”越来越名至实归。

image.png

“绿”为底:

好生态为旅游持续赋能

“荒山瘦地石旮旯,红苕洋芋苞谷耙,大人饿得咕咕叫,细娃饿得清叫唤。”这口口相传的民谣,是曾经仙女山贫穷的真实写照。大山峡谷扮演的“拦路虎”,让这里的人陷入贫困之中。摆脱贫困,走出大山,成了一代又一代山里人的梦想。

与贫困相对的,是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建设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最佳出路。

为守护好生态旅游的绿色本底,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规划设计“显山、露林、隐城”的原则,并要求区域内土地开发强度、城市形态、建筑形式、色彩、尺度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严格控制生态红线,保护天际线,保留金鼎山等原生态山脊线,对原生态植被较为丰富的35个山头进行了保留。同时,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区内负氧离子含量十分丰富,以及其它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完善绿化、景观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对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的保护。2015年,度假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认准“生态路”,扎根“旅游路”,在这片秀美的土地上,捧上了绿水青山的“旅游金饭碗”,也赢得了游客的青睐。2015年以来,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以上,旅游高峰达到25万人次/天以上,旅游消费收入累计100亿元以上。

不仅如此,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的成功创建和全域旅游的示范推进,也让武隆在十余年间获得多项荣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生态环保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点赞了武隆创新实施生态旅游与扶贫相结合,把特色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发展优势的做法,这无疑将更加坚定武隆以绿色生态为本底,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加快发展和全力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的信心决心。

image.png

“文”为魂:

重传承为融合无限添彩

2021年3月,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6日晚8点,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武隆》在经历了短暂的寒冬停演之后恢复演出。当雄浑朴实,荡气回肠的川江号子再次在仙女山桃源大峡谷响起,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沉浸式的演出中感受到强烈视听震撼的同时,也收获了文化背后满满的感动。

“《印象武隆》以川江号子为主题,将‘号子’‘哭嫁’等民俗形式,以及‘棒棒’‘滑竿’‘麻辣火锅’等最具重庆特色的人文元素相融合,让游客既领略了武隆的自然山水,又欣赏了巴渝地区独特的号子文化。”据印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华银介绍,从2011年开演至今,印象武隆已演出2700余场,观演人次超过400万,实现门票收入已达4亿多元。更重要的是,该实景演出还把“过境游”变成“过夜游”,拉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创收近30亿元,拉动比约为1∶7。

“如今,《印象武隆》已成为我区文旅融合的重要品牌,它的成功也是我们近年来深挖武隆文化内涵,提升改善文旅产品供给的一项亮点。”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大平表示,按照国际一流旅游度假区的定位,仙女山度假区正着力推进旅游服务标准、服务规范、服务理念与国际接轨,建立遵循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以项目为抓手,丰富文旅产业业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文化旅游度假品牌。

仙女山国际生态康养小镇项目打造集“生态农业、旅游度假、文化体验、休闲养生、医疗康复、健康养老、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生态旅游休闲康养小镇。

懒坝LAB项目开发以花海为背景的文化艺术公园、独具特色的精品度假酒店、艺术家村落、多个设计型概念酒店、生态旅游地产等,形成一个以自然资源为基底,以当代艺术为驱动,融观光旅游、国际人文、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创新形全域文化旅游景区,助推武隆旅游高质量发展。日本艺术家松本秋則用竹子和当地的竹编艺人一起完成他的参展作品--竹音剧院,并以自己的创意帮助当地艺人。擅长创造神话世界的艺术家浅井裕介收集了当地的泥土,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在巨型穹顶上完成泥土壁画创作。来自丹麦的艺术家托马斯·丹博用废旧木材建造两个巨人,藏在山体之间,观众在寻找过程中发现新的线索。法国美食艺术家吉尔斯斯图萨特,更是带来了两个独立的美食艺术项目《漂浮的岛屿》和《老虎机餐厅》(食物贩卖机)。

归原小镇项目则打造集田园耕作、乡村旅游、艺术文创和基础配套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都市人向往的诗意田园、躬耕南阳的“归原”梦想。归原小镇的前身只是一个破旧的小村庄,在设计师的妙手下,原本村庄里的果园建成了景区、烤烟房变成了书吧、土瓦房成了工作室……昔日贫瘠荒凉的小山村,一点点蜕去它陈旧粗糙的外壳,借助大燕窝僻静的山谷与坡地,营造出了一种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意境。没有完全拆掉的旧土房和建构起来的新屋,交相融合,使得这里既有蓬勃的新生力也有古韵的延续。硬装的木作、白墙,软装的棉麻、陶土配合大自然带来的阳光和雨雾,让前来的每一个人感受到环境与空间的交融。

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镇项目,配套博象美术馆、无边界水池、艺术培训中心、水上亲子乐园等设施,将“文化艺术与生态康养、休闲度假”深度融合,突出康养避暑、文化艺术、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不同年龄段的度假群体提供一个观赏、研习、培训书画艺术的养生平台。

从仙女山之巅放眼望去,露营音乐节的热度仿佛还在,阳光童年、星际未来城、半山太阳谷也初具规模……以重大文旅项目带动,武隆正加快推进“产城景”一体化融合发展和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

image.png

“合”为贵:

促交流为蝶变华丽搭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9年7月,首届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在仙女山举行。在开幕式现场,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以一句饱含深意的中国古诗文向远道而来的各国专家学者表达了欢迎。而这次国际论坛的顺利举行也标志着武隆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交流合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于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目标,以国际化的视野坚持开放合作是关键。近年来,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始终坚定围绕这一目标,以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有效推动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在境外的不断提升,促进“中国的武隆”加快向“世界的武隆”蝶变,朝着旅游国际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2019年6月,武隆区与瑞士格林瓦德市签订了友好城市合作协议备忘录,并达成瑞士少女峰景区与仙女山景区“共建景区”的协议,在会上签订了正式的“共建景区”合作协议书,全力促进武隆文化旅游走向世界舞台。

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合作交流上,除了深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已连续16届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自开赛以来,已有来自全球共计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支运动队伍参赛。由于参赛队伍综合水平高,该赛事已逐渐成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第一赛事,被国家体育总局誉为“中国户外运动的鲜艳旗帜”。同时,近年来还通过《变形金刚4》取景拍摄、以及高空国际飞人大赛、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等重大国际赛会活动的成功举办,武隆在海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得以进一步提升。

如今,随着旅游国际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带有“中国印记”的武隆旅游越来越受到境外游客的关注青睐。据统计,近年来,我区先后迎接了澳洲、美洲、欧洲及其东南亚等国家知名旅行社考察团数十批次,累计接待境外游客总量700万人以上。甚至还有部分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的游客在仙女山旅游度假区购置了旅游地产,定期到武隆休闲度假。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仙女山机场的正式载客通航,航空时代的到来必将进一步加速推动武隆对外广泛交流合作。相信随着未来通达航线的逐步加密,武隆旅游国际化的步伐还将迈得更加深远坚实。

记者 王 蓁 李柏翠

责任编辑:周小川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