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个集中” 打造“鲜活教材”
我区用好红色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更走心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1-04-12 09:46

共和国开国元勋聂荣臻的故乡、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最后的寓居地、连续七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众多党史纪念设施、遗址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我区成为一片自带红色基因的沃土。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区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在集中梳理、集中修整、集中宣传、集中利用“四个集中”上下功夫,将红色资源盘活为“存史”“育人”的“鲜活教材”,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各项目标切实转化为共同认识和坚定行动。

马鞍石战斗遗址、刘百龄烈士墓、32111钻井队遗址……今年3月下旬,一份特殊的“名册”对外公布。这是由区委党史研究室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士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的江津红色资源名录。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陈独秀旧居、白沙抗战遗址等红色资源已被熟知,但江津的红色资源绝不限于此,不少分布在镇街的红色资源,影响力和辐射范围相对较小。”区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介绍。对红色资源的全域普查走访活动自今年年初启动以来,通过集中梳理,目前已确定本土红色资源45处。名录的建立和公布,不仅方便了全区党员就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还让大家知晓了更多本土红色资源,让每一处红色资源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仅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区各个红色资源所在地接待游客就较疫情前增幅10%至30%。下一步,我区还将继续打造精品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将较为分散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完善全区红色资源矩阵。

集中梳理让红色资源实现了“历历在册”,而集中修整则让红色资源上档升级。

“路更新了、树更高了、鲜花更多了。”3月31日,双福街道“学习党史 缅怀先烈”群众性纪念活动在津福社区的冉钧烈士纪念碑前举行,来自重庆市和江津区的数百名党员参加活动。活动现场,不少多年坚持参加祭扫的党员有了共同感受。

这仅是我区集中修整全区红色资源中的一个画面。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以来,我区确立专项工作班子,协调专门经费,对全区革命遗迹、烈士墓等红色资源进行集中修整。针对年久有损的地方开展维护,提升绿化设施,强化环境卫生,从而致敬红色资源,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区内外党员实地参观学习。截至目前,累计投入经费200余万元。

物质上的投入仅是一方面,针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我区有力依托红色资源,按照“有针对性、有可读性、有参与性”的原则展开集中宣传。在全区举行“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永远跟党走·强国伴我行”党史知识竞赛;在区属媒体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专栏,进行动态报道、百图见证江津党史、百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等专题宣传。截至4月1日,区属媒体先后刊发动态稿件89篇;百图见证江津党史14期;百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6期;制作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海报。在区外媒体刊发相关稿件40余篇,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重庆日报》等均有刊发,有力推介了本土红色资源,让“红色旋律”成为了江津人的生活“标配”。

“聂帅生前曾三次到酒泉主持重大发射试验,让大家最难忘的还是主持核导弹的试验……”4月1日,我区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铜像广场举行“学习党史 缅怀先烈”群众性纪念活动,讲解员深情讲述了《大漠英魂》红色故事,让现场数百名党员和游客切身感受到“红色精神”所凝聚和激发的磅礴力量。

类似场景在江津屡见不鲜。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集中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将主题党日、党课等“搬到”了红色资源所在地,让党员们在抚今追昔中传承红色精神。截至目前,我区各党史纪念设施、遗址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党员70多批次,组织聂帅精神进校园、“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红色宣讲12次。

(记者 苏展)

责任编辑:傅婧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