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纪念——走进江津蔡家烈士陵园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1-05-19 09:30

蔡家烈士陵园 通讯员 张新旗 摄

一座紧邻校园的烈士陵园。

一座新中国成立后牺牲的英烈埋骨之地。

在位于江津区蔡家镇蔡家岗社区的江津六中操场边,有一座占地5亩的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32位革命烈士,他们均是在1949年10月1日后牺牲,多数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征粮剿匪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也有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解放军官兵、保卫国家财产牺牲的武警官兵与援建别国而牺牲的解放军官兵。毗邻校园的独特区位,高耸的纪念碑,时刻提醒着路经这里的每个人那份不能忘却的纪念。

战火中的记忆

1950年,四川省已经解放,蔡家因地处黔边,北通江津县城,南接贵州山区,故在此处设立第九区人民政府。

然而,正当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恢复生产、建设家园,开展征粮卫国,巩固政权的伟大斗争时,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失败,妄图卷土重来,1950年3月30日拂晓,趁驻守蔡家地区的解放军部队奉命外调之机,数以千计的匪徒从四面八方向蔡家地区扑来,企图颠覆红色政权。

在及时返回的部分解放军支援下,干部和部队坚决固守,对土匪给予迎头痛击,战斗一开始就进入胶着状态。在被打死打伤多人后,各股土匪均不敢贸然进攻。4月3日,不甘心失败的匪帮从三面发起攻击。整个蔡家岗周围是激烈的枪声和土炮声,不少匪徒甚至声嘶力竭、指名道姓地喊叫威胁。面对进攻,防守的解放军和武装干部沉着应战。战斗持续到夜晚,凶残的匪徒利用夜幕的笼罩,一度窜入场镇入口放火。干部立即和解放军分工,一面组织群众救火,一面继续反击土匪进攻。最终,各股土匪不堪伤亡,仓皇撤退,战斗中有的匪徒发出哀叹,“看样子人民政府是打不垮的!”

为坚决肃清匪患,在击溃围攻蔡家的土匪后,解放军由当地党员带路,摸黑上山,对各股匪徒分别展开清剿,同时派出地下党员打入匪帮内应。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先后有上百名土匪被打死,数百人被活抓,盘踞在蔡家地区的匪帮被逐一剿灭,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完全巩固。

为了缅怀和铭记

在剿匪战斗中,先后有数十位解放军战士和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了缅怀为党为人民无私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战士,为了让人民和子孙后代不忘过去,局势平稳后,蔡家各级党委、政府和蔡家人民做了大量工作,将分散埋葬的烈士移迁,分别在龙吟、清平、三合、蔡家等地修建了烈士墓。随着新中国建设发展的步伐,又陆续有多名革命烈士魂归故里,岁岁清明,广大干部、学生和各界群众,祭扫陵墓、寄托哀思,讴歌烈士伟绩。

然而,由于烈士陵墓建得相对零散,加之部分墓地时间已经久远,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对烈士陵园建设和管理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建蔡家烈士陵园被提上议事日程。

1990年10月23日,在蔡家区公所召开了修建烈士陵园的第一次筹备会,出席筹备会的有时任江津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区委、区公所的领导,部分原蔡家地区地下党和县区有关单位负责人。会议一致通过了重建蔡家烈士陵园的草拟方案,成立了蔡家烈士陵园筹建委员会,研究了实施意见。会议同时决定,根据重建烈士陵园的规模所需资金,鉴于当时国家财政还较困难的实际情况,倡议全区广大党员、团员、干部职工、人民群众、学生、蔡家籍在外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为修建烈士陵园献计献策,捐资出力。

1991年1月8日,蔡家烈士陵园重建工程破土动工,县、区领导和各乡机关干部、原蔡家地区部分地下党员、学生5000余人参加大会。

1994年清明节,蔡家烈士陵园落成,在落成之初的祭悼革命烈士仪式上,时任江津市委、市政府领导、部分地下党老干部、烈士家属代表、群众代表、机关干部、学生约5000余人参加祭扫活动。

庄严肃穆寄哀思

今天,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再度踏入这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

蔡家烈士陵园大门中央镶嵌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原12军军长,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李德生亲笔题写的“蔡家烈士陵园”园名。

蔡家烈士陵园大门上方是邓小平手书“烈士陵园”四个大字,整个碑体擎天耸立,气势恢宏,正是革命烈士高贵的品质和伟大献身精神的写照。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正中,高12.27米(寓意江津于1949年12月27日解放),碑正面是毛泽东主席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后为聂荣臻元帅题词“英雄血染故土,生命之光永恒”。

碑后为烈士墓群,32位烈士长眠墓中。陵园左面为陵园综合楼,仿古结构,里面设烈士陈列馆,馆内陈列有部分烈士的遗像和遗物,墙上记载着每个烈士的光荣事迹;陵园右侧为休闲凉亭、水池,供祭奠凭吊使用。整个烈士陵园建筑雄伟,松柏长青、绿树环绕、庄严肃穆、典雅壮观。

作为江津较早集中建设的烈士陵园,早在1996年,蔡家烈士陵园就被重庆市命名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记者 袁孝椿 苏展


责任编辑:傅婧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