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百年征途”特展文物故事|“反坦克英雄”谭秉云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1-08-17 18:42

image.png

▲抗美援朝志愿兵谭秉云捐美制不锈钢水壶

image.png

▲抗美援朝志愿兵谭秉云捐美制军用毯

抗美援朝志愿兵谭秉云捐美制不锈钢水壶、美制军用毯,现代,现藏于江津博物馆。1992年7月28日,由战功赫赫的“反坦克英雄”谭秉云捐赠,于2021年7月1日-2021年12月20日在江津博物馆“见证百年征途”特展中展出。

逆境成长:从放羊娃到英勇的解放军战士!

1923年11月23日,谭秉云出生于重庆江津县(今江津区)白沙镇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由于家里太穷,谭秉云没有上过一天学,七八岁开始就要帮地主家放羊、放牛、割草,正是天真无邪的年龄,他每天起早贪黑干活,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每到晚上入睡的时候,他不止一次问过:“为什么有的人什么都不做,可以大鱼大肉;而像我一样的穷人,做牛做马的辛苦劳作反而还要忍饥挨饿?”

20岁那年,谭秉云被抓壮丁,进入了国民党的军营。在那里,谭秉云看到的是国民党的腐败。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国民党却消极应战。军官们个个都只为自己着想,克扣军饷,动辄就随便打骂士兵,还极力欺压贫苦人民。目睹这一切,谭秉云对这个军队失去了信心。1948年12月,谭秉云和他的战友一同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共产党干革命。在人民的军队里,他找到了当家做主人的感觉,真正明白了每一次的冲锋陷阵、流血是为了什么,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力量。之后,他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气。每一次战斗,他都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谭秉云拖着受伤的腿,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不畏艰险跳进河里为突击队推船架桥,在激流中顽强战斗了几个昼夜,被部队授予了三等功。当年那个小小的放羊娃,经过岁月的历练,思想不断进步,军事才能也在不断增长,成长为了一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孤胆英雄:拖住美军一个坦克师足足8个小时!

1950年7月10日,随着美军入侵朝鲜的战争加剧,“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同年10月,我国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战场,帮助当地人民对抗美军。为了保家卫国,谭秉云毅然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多次立下战功。

1951年5月下旬,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后,美军利用我志愿军后撤休整之时,出动大规模机械化部队,企图与一个已经突破我志愿军北汉江防线的摩托化部队会合,斩断我军在江南的后撤之路。战局十分危急,我军的大部队、机关和后勤必须火速撤往江北,不然就会陷入被敌人“包饺子”的危险境地。但由于美军轰炸机对我军进行“地毯式”空袭,江面无法搭桥,船只又多被炸翻。志愿军战士只好就地砍树,用麻绳捆成长排木筏拖到江面连接起来横置江面。会水的奋力游过去,不会的从木筏上匍匐前进。可是,撤退的志愿军人数众多,渡江的速度十分缓慢。

关键时刻,谭秉云所属的27军80师239团奉命快速向东推进40公里,然后在390高地挖建防御工事,阻拦进攻的美军。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为渡江大部队安全通过争取时间。谭秉云所在的七连奉命守照阳南岸的阵地。这里有一条穿过丛山峻岭的公路,是美军进攻照阳的必经之路。指导员梁忠仁将扼守公路路口、反击敌人坦克的重要任务交给了谭秉云担任班长的四班。当时,他们全班战士没有一个有打坦克的经验,但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1951年5月24日那个傍晚,风很轻,天很晴,落日迟迟不肯离去,留下长长的影子,染得一片血红。这时谭秉云接受命令后,带领四班的战士们仔细查看了路口周边的地形。而后,他和新战士毛和在390高地下方的路边挖好许多散兵坑。这是谭秉云凭借多年累积的作战经验,挑选的绝好防守地形。此处公路较窄小,左边是山坡岩石,右边是一条小河,只要在狭窄点把美方的一辆坦克打坏的话,那么将会发挥“多米诺骨牌效应”让一连串的坦克等同瘫痪。当天,他带领全班进入了阵地,自己则带着毛和下了公路藏了起来,让其余的战士留在山腰上的战壕里打掩护。等这一切都部署妥善后,天已经黑透,接下来就一个字“等”。

第二天,宁静的早晨被“轰隆隆”声打破。谭秉云立马吩咐战士们提高警惕,做好战斗准备。果不然,不一会儿,一支装备精良的美国坦克部队出现了。谭秉云不顾危险,给了毛和一颗手雷,自己留了三颗,就从树丛里向敌方坦克悄悄爬去。20米,10米……美军的坦克越来越近了,伏击的战士一旁看得很是心急。谭秉云却沉得住气,直到眼看坦克只有3米时,他才奋力把一枚手雷弹向美军坦克扔去。“轰”,一声巨响,坦克被炸个正着,陷入了浓烟中。可没有多一会这个“大铁蛋”又慢慢地挪动了。原来那辆坦克只是被炸毁车头的前灯,很快就从谭秉云面前驶过了。此时,谭秉云拔腿就冲上公路,向美军坦克追去,朝坦克的尾部立马扔出了第二颗手榴弹,恰巧扔在了坦克的关键部位,又是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炸得美军这辆坦克完全动惮不得了。由于谭秉云离坦克太近,被爆炸的冲击波反噬,一块碎弹片飞速击中他的额头,鲜血直流,昏倒在一旁的山沟里。毛和见状,立马过去接应。“班长,班长……”毛和抱住谭秉云大声喊道。当谭秉云慢慢睁开眼,顾不得自己的疼痛,焦急地问:“坦克呢?怎么样了?”毛和哽咽道:“已经炸报销了!”正当毛和要给谭秉云包扎伤口,美军第二辆坦克眼见跟了上来。谭秉云立马爬了起来:“还不赶快,打第二辆”。谭秉云不顾伤口,立即拿起枪,抄小路,向第二辆美军坦克冲去……

就这样,谭秉云凭借过硬的军事本领,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一支枪,三颗手雷,在没有炮火支援情况下,炸毁美军3辆坦克,1辆汽车,竟将美军坦克师堵截了整整八个小时!成功地阻击了美军北进的道路,保证了我志愿军大部队安全渡过汉江。 在1951年这个夏天,志愿军战士谭秉云,在朝鲜战场上陡然成为传奇式的英雄。1951 年9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特决定给谭秉云记特等功壹次,同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1952年10月 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20多年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来访我国之际,还专门提出希望探望一下谭秉云老同志。

英雄归来:不居功自傲,兢兢业业为家乡建设奋斗!

image.png

▲回国后,谭秉云(中)在胜利门前留影


image.png

▲1958年,谭秉云(右)与黄继光母亲(中)合影

1953年冬天,谭秉云退伍后低调的回到了老家江津白沙,他没有主动告诉别人他过去的成就,准备在家里休整几天就到县里报到。到了家里第三天,谭秉云上街碰到一个发小,问《人民日报》上登载的那位反坦克英雄是不是他。这一问惊动了县领导,经过核实。证实全国有名的反坦克英雄就是江津的谭秉云。一时间,江津这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小县城沸腾起来了。但面对夸奖,谭秉云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保持着那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奔向了新的“战场”。之后,他担任过江津县(今江津区)公安局副股长、民政局科长、副局长。在每一个岗位上,谭秉云都是吃苦在先,从不讲条件。在任民政局副局长时,他亲自奋战在第一线,和工人一道建起了全县第一个殡仪馆。当时由于胆怯,工人们都不敢去为死者整容、穿衣、搬运。谭秉云见状,二话不说,又站了出来。那个时候,在县医院到殡仪馆4公里的路上,你会看到一个步履阑珊的老人,拉着一个拉尸体的板车。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他“成分”不好才落得这么一个差事,言语间充满了嘲讽。谭秉云无意间听到这些讥讽的话,从不争辩,只是笑一笑,继续干自己认为该干的事情。

1983年,谭秉云离休后,他却没有闲下来。而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照顾残疾人和孤儿身上,每逢节日,他一定会去孤儿院和孩子们一起过。他还坚持为部队、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作传统教育报告,用自己的经历去感染他人。他还常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为党为人民多做点事。”10多年,他共作报告100余场。2001年7月因病去世。


image.png

▲谭秉云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谭秉云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他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反坦克英雄,成为整个志愿军中50个一级战斗英雄之一,他的名字与邱少云并列英模榜,和黄继光、杨根思等64 名英雄共同刊载于《志愿军英雄传》上。英雄归来,他又在新的岗位上展现出“舍我其谁挑重担,为观奇景上高山”的担当。谭秉云捐美制不锈钢水壶、美制军用毯是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见证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两件文物是研究、学习、弘扬谭秉云英雄事迹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最生动的教材。

参考资料:

罗学蓬 《记前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谭秉云》

杨娟、张卫、吴子敬、毕克勤《谭秉云: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孤胆英雄》

何建平 刘辉《反坦克英雄谭秉云》

责任编辑:傅婧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