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那林·那人 ——看四面山三代党员情系18万亩林海
树,一岁增一年轮。但年轮再多,一圈圈的同心纹路上,圆心始终如一。
正如四面山森林资源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四森中心”)三代党员接续奋斗60余年,在四面山刻下了深深的“年轮”。他们守青山、种绿树,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四面山国有林场森林面积18.3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98.5%。其中人工林面积7.74万亩;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十佳林场……四森中心,这个“小字辈”如何发展成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
近日,笔者走进四面山,探寻这场绿色接力背后的那树、那林、那人。
不畏艰苦,誓让荒山披绿装
国庆过后,“喜麓”双生酒店等民宿人气依然很旺。“周末和假期房间都订满了,大多是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村民杨丹面露喜色,“在家门口卖风景就能挣钱。”
和杨丹家一样,附近几个村的民宿已成为新兴产业,高山富硒土特产也成了村民的“致富果”。据统计,四面山今年1至9月已接待游客量达83.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7亿元。
卖风景?村里人以前可不敢想。要知道,这一带曾是山高路远、连周边村民都不愿问津的荒山,是四森中心(原四面山森管局)三代人的接续奋斗,才让座座荒山变成林海、又变成风景。
从1960年成立四面山国有林场,到如今的四森中心,职能实现伐木到植树、护林管护的转变。特别是2004年8月成立四面山森管局以来,一代一代奉献者满怀热情来到这里,不断增添浓墨重彩的新绿。
忆往昔,山上条件艰苦远超想象。四周只有荒山和茅草,吃穿用度都要自己挑上山,而上下山来回要爬五六个小时山路……参加工作至今仍在山上的老党员贾定华回忆说:“当年,刚到山上的小年轻,看到这般情况忍不住哭了。”
“植树造林,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再难再苦都要克服。”“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把国有林场办好!”工区主任给他们打气。
林场党支部成立于1962年,各工区主任都是党员,也是主心骨。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用柴刀开路,造林时锄头飞舞,挖、插、打实,一气呵成,一上午能种300多株树苗。
那时,全国正掀起学雷锋热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成为第一代林场人王光禄和同伴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在榜样的激励下,职工们逐渐练就“铁脚板”“铁肩膀”:没有路,自己开;没有房,自己建;冬天睡觉冻到不行就把书压在被子上保暖……
在四面山林场到森管局期间,共有800余名职工来到林场植绿,不少人在山上奉献了一生。
以他们为代表的第一代林场人,日复一日,用青春和汗水将荒山染绿。
四面山已不需要大规模种树,基础设施也有所改善,但接棒进山的第二、三代四森人,依然没有丢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2017年,黄洪健辞去高薪工作考入林场,他本想与妻子团聚,但来了才知道,平时驻勤,十天半个月下不了山。尽管如此,黄洪健还是被老一辈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所感染,身为党员的他留了下来。
邓飞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是林场2012年面向社会招录的首批大学生。野生动物监测、保护、救护,安装红外相机……他和同事奔走在青山绿水之间,为保护野生动物,提高生物多样性,努力建设和谐生态而不断奋斗。“截至2021年,共招录37名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其中党员16名。年轻党员来到山上,为林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注入了新鲜力量。”四森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凌波说。
过去林地测量,老员工要对着地图,把罗盘仪插在山岗上,用测绳量出长宽高,再按坡度换算。每年春天新造一片林地,光测算就要大半天时间,误差还大。
“互联网+”时代,林地测量有了新方式。年轻党员宿艳明网上找教程自学,捣鼓手持GPS导航仪测量。一开始,许多老职工听到“网上操作”“GPS定位”等词,直说麻烦。他就手把手教,亲自示范,巡山测量时果然派上大用场。很快,方法被推广至整个林场。宿艳明和党员韩云健、入党积极分子张力椿组成3人小组,用无人机巡查防火线、搭建起智能化森林消防网络等,助力林场智慧化建设。
“尽管身处山林间,但每个人都能创造精彩人生。”宿艳明说,“当年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林场前辈们都能坚守下来,作为第三代林场人更要守护好这绿水青山。”
步履不停,从植绿护绿到兴绿
从伐木到植树,再到管护;从四面山伐木场、经营所到森管局,再到四森中心,改革的东风一次次吹进山林,如今四森中心有在职党员44人,成为四面山森林资源守护的中坚力量。
东风吹来满眼绿,四森人不断朝着生态公益的方向努力。“十三五”末,四面山的森林覆盖率增加到98.5%,森林蓄积量提高到202.38万立方米。与此同时,近45年来更是从未发生一次火灾。
不砍树,改做绿色产业文章,四森中心没有停下改革的脚步。近年来,四面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高速公路顺利通车,游客剧增,基础服务要跟上。
在护林防火等基础上,四森中心开展人工林普查等工作。每年8至10月开展调查,涉及林地面积近200亩,计划测量树木近2.4万棵。采访中,凌波告诉笔者,人工林普查资源调查主要是在样地踏查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样地,并对样地内树木进行每棵检尺,逐棵记录种名、胸径、树高等数据,再进行数据汇总分析。下一步,四森中心将根据普查结果,科学制定森林经营培育目标,做好森林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工作。
从“砍树经济”到“林业科研”,改革一直在路上。“从森林管理,到对森林资源科学研究,这个转变有很大不同,我们还在边学习边探索。”凌波说。
忠于事业,绿色接力生生不息
今年7月,作为疫源疫病监测站的负责人张超,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出生于1989年,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毕业,来到四面山短短3年,张超已成为一个专业的“昆虫控”。他采集发现了2个新物种——四面山狄苔蛾和四面山条刺蛾;主编出版了学术专著《东北林业大学馆藏鳞翅目昆虫图鉴Ⅱ·粘夜蛾族(西南地区)》;带领团队在四面山拍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林麝的活动影像。他说,要向老党员学习,在守山护林的道路上走下去。
信仰的种子是如何在他心里生根发芽的?也许是身边老党员的言传身教,也许是身处林区悬崖边上的那个瞬间。
花果山管护站的刘唐虽然是有12年军龄的退伍军人、党员,但护林经验不足。站长刁勇有20多年党龄,林区工作经验丰富。他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传统,每次巡山、造林,总是走在前、干在前。记得刚到山上,由于不熟悉地形,在林区巡护、维修林步道中,刘唐多次发生“险情”,多亏刁勇等老同志帮带,才转危为安。平时工作生活中,大家也格外照顾这个小后生。“这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的团队,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刁勇说。
四森中心下属9个管护站,党员分散。四森中心党总支创建“绿色先锋、丹心护林”特色党建品牌,将党小组设在林区管护站点,发挥党员在营林生产、护林防火等一线的示范带头作用,打造突击小分队。
党支部还充分挖掘“身边的榜样”力量,组织老党员深情讲述在绿色发展征程上的奋斗故事;提炼“勤劳务实 奉献担当”务林人精神;在内部刊物上登载“榜样力量·身边典型风采录”,不断凝聚人心、激发斗志。
在工作中树典型,在评优中立标杆,四森中心内部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十佳林场”“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林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津区“五一劳动奖状”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渝川黔三省(市)护林防火先进单位等荣誉。
此外,四森中心党总支还建立党总支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职工的“双联”制度,并推出多项举措关爱老职工,培养年轻员工,特别是年轻党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60余年来,四森中心三代党员发挥传帮带精神,以老带新,听从党的召唤,用青春、汗水创造了山清水秀、茂林如海的绿色奇迹,生动诠释了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使命担当。
江山代有才人出。四面山林业建设的主力虽然在变,但“勤劳务实、奉献担当”的务林人精神却生生不息、经久延续,艰苦创业的初心和建好四面山的决心从未改变!四面山务林人将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走好新时代四面山林业的新长征路。
(通讯员 曹成 刘小勇 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