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创建】以“五抓手”推动乡村治理 白沙镇展乡村振兴画卷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2-08-02 17:23


夏日的白沙古镇,一片生机盎然。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一个个现代新农村绽放“美丽”,一幅乡村振兴画卷在白沙镇次第展开……

白沙镇恒和村

白沙镇是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重庆市规划的粮食生产重点镇、江津区重点打造的粮油生产示范镇,先后获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川渝最美历史文化小镇”“重庆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

然而,作为幅员面积广、人口基数大的传统大镇,白沙镇也曾在困惑和矛盾中求索——基层党组织源头不够活、队伍不够强,村民自治虚化、群众难以组织。为改变这一局面,白沙镇提出了以“五抓手”推动乡村治理“五实现”,通过抓党群共治、村民自治、德治典型、法治建设和改革创新,为乡村治理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模式。

抓党群共治 实现乡村治理齐参与

红色驿站

白沙镇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包村驻社联户制度,完善“镇党委—村(涉农社区)党组织—党员先锋户—党员—群众”五级党建网络,党员先锋户280户,辐射群众2.5万人。白沙镇在全镇打造“红色院落”,在各村社区党支部建立红色驿站70余个,在家和双报道党员家挂牌党员微家1100余人,发挥“党内活动阵地”“学习教育驿站”“党群共治平台”等功能。

全镇2800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先锋、当乡贤、作志愿,积极参与到邻里纠纷、信访维稳等矛盾化解中去,累计走访联系党员群众3万余人次,解决困难问题1600余个。每名党员按照“地域相近、居住集中、便于活动”原则联系群众,完善“党支部+网格+党员”乡村治理体系,采取“摸清底数+动态管理”模式,对350个综治网格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多网合一”,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治理。

抓村民自治 实现农村事务共协商

白沙镇健全“一约三会”运行机制,完善村规民约,通过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结合红蓝榜、“争做典型”等评比形式,鼓励群众自觉执行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群团和社会组织力量,加强乡贤、“五老”、青少年、妇女“四支队伍”建设,激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行动自觉。大力推行积分制,利用“钉钉”系统将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等纳入管理,并建立“爱心超市”兑换礼品。

抓德治典型 实现乡风文明大提升

贴心婆媳之家

白沙镇深入挖掘和宣传在家国情怀、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启发身边人。依托春季赏花节、春节村晚、乡村健康跑等活动,将本土文艺与现代气息相结合,传播乡村好声音。举办“老兵故事会”,邀请抗美援朝老兵讲乡愁故事、老党员讲入党故事,建好村民的共同精神家园。

全镇建成农家书屋24个,建成有声图书馆,积极打造“小书屋大学堂”活动品牌。在恒和、滩盘、三口、复建、土地村建设乡情展览馆,凸显古镇、农耕、龙舟等特色风情。

抓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理入人心

白沙镇完善“镇调解中心—村调委会—基层调解组织”三级调解网络,成立43个调解专项组。依托镇综治中心,探索建立网上全程调解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双网式”“点单式”调解服务。为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白沙镇开展智慧警务室建设,深入推行“一村一警一辅警”机制。打造白沙调解“平安”工作室,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实现“一室三调”。成立一个“调解专家库”,储备“调解专家”80余人。组建一支专业化“行政调解队伍”,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定期评选“法律明白人”“学法模范户”,带动群众自主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抓改革创新,实现服务效能再增强

作为重庆唯一的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白沙镇以“放管服”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党建引领一核心、全效审批一公章、全能执法一队伍、全域监管一网格、全局调度一中心”的“五个一”基层治理新架构,为有效推进乡村治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白沙镇建设集智慧党建、政务服务、综合执法、应急安全、视频会议等为一体的综合指挥中心,连接农村事故多发生路段、人口集聚场所、森林等重点区域摄像头200余个,全面覆盖全镇重点区域。此外,白沙镇还打造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以赋权形式承接区政府297项权限,解决了“责大权小”“看得见管不着”等难题。

白沙镇芳阴村

如今的白沙镇,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不断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规民约聚焦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环境治理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乡村人文创建、乡风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实效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和行政效率不断提高。白沙镇改革创新以点带面,为乡村治理赋予了后劲和活力,构建起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记者 游春媛 实习记者 张昊林

通讯员 程绍琴 王悦

责任编辑:黄娅秋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