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山街道党建公益集市项目意见征求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2-10-24 16:09

鼎山街道位于江津母城,城市基础设施滞后,辖区居民缺乏一个集“休闲娱乐+慈善教化”为一体的精品“打卡点”,应群众之需,激发城市活力,鼎山街道根据区政府办公室工作抄告〔2022〕23号的要求,在鼎山街道琅山大道实施鼎山街道党建公益集市项目。党建公益集市项目由党建客厅、母城记忆二个功能区构成,对原有便民长廊、法制走廊、离退休支部宣传走廊、文明主题创建公园等适当优化,并结合群众期望,因地制宜增设“万众一心”主题标识、党的光辉历程标识、小板凳宣讲广场、基层治理文化长廊、鼎山史话、鼎山景致、鼎山名人等。公益集市建成后将为辖区群众提供政策宣讲、时事学习、典型引导、志愿服务,丰富城市文明元素,为构建宜居城市再添新彩。

现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联系电话:023-47579511;邮箱:584003574@qq.com

效果预览: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鼎山盛景”、“鼎山名人”意见征求

(一)“鼎山盛景”选项设置

1.江心砥石

乾隆版《江津县志·名胜》曰:“原名跳磴石,在县城东阜门外江水中。”几江河床有大石聚集,枯水时露出江面,状如莲花。石刻有大小36块礁石、38段题刻。题字均为阴刻,无纹饰,多有长方形边框。字体有楷、行、草、隶。据统计,800年出水18次。民间盛传,每逢莲石花开,则预示当年风调雨顺。

江渊的前八景诗用“江心砥石激奔湍,砥柱中流障百川。根同海底千寻玉,形比峰头百丈莲”来赞咏莲花石之奇妙。而江津版“桃花扇”真事则让莲花石成为凄美忠贞爱情的见证。泸州艺妓谢秋芳爱上在泸州做官的江津人杨生,贬离泸州时约好凑钱为其赎身并结连理。时隔一年,不见杨影,谢自赎至津找杨,得知杨在途中郁疾而亡,痛不欲生的她到莲花石吟诗悼杨后殉情于江心。诗曰:“买舟重到几江滨,烟水空蒙夜月新。回首琵琶歌舞处,翠钿冷落不成春。”

2.莲塘夜月

乾隆版《江津县志·名胜》记载:“古莲池,县东二里许。广三十余亩。早在元朝,津人凿渠引水入泮池。”莲池岸边植有竹林,泮池水经三倒拐杨嗣桥,过新华书店,由大通桥导入长江,在老城内绕成一个“几”字,划出一个天然太极图。池中修一“水心亭”。杨元吉知县作《莲池水心亭》诗以表个人志向:“百年知己真是谁?好把行藏寄此中。”

江渊有《莲塘夜月》诗:“方塘弥漫侵江城,云影天光滉漾生。影湛碧波千顷浪,光涵孤月半轮明。芰荷香泛琴樽润,杨柳风微泮壁清。”

围绕莲池由南到北有三座塔,倒映池中,形成“菱塘塔影”奇观。目前遗爱池商圈升级,将消失的古莲池、遗爱祠、金钗井、鼎山文塔等文化古迹作为底蕴,打造成集轻轨交通、都市旅游、总部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业态。

3.金井寒泉

乾隆版《江津县志·附井泉》载:“金钗井位于县东一里,清甘可饮,甚旱不竭。”位于江津城东门原广场民工纪念堂背后长风厂石子山脚。金钗井较深,久旱不竭。井口冬升热雾,夏冒寒气。井坎属整石而凿,下井壁为条石错次而砌,可撑石而下。

江渊有后八景诗《金井寒泉》,用“传闻孝女购灵湫,拨落金钗影未收。三尺冷涵平地雪,一泓香湛半山秋”写出金钗井的传说。“濯缨顿觉尘器净,入口方知病疾疗”则写出泉水不仅干净,还有疗病效果。

4.黄桷故道

此为江津人登山眺远,一览大江“几”流和舒展胸怀、愉悦身心的健身山路,因沿途遍植黄桷树,人称黄桷故道。黄桷故道起于鼎山东北山脚,今鼎山街道办事处旁。随山势蜿蜒而上,可近赏江津城貌,中观“几水环清”,远望江津前八景之“华盖晴岚”,走进“鼎山叠翠”的意境,美不胜收。

黄桷故道从山脚到山顶艾坪山,全长3100米,共1636级台阶,碑石题刻49处,亭子4座,其中两座有一长廊相连,已经成为江津市民登山健身,观景览胜的好去处。

5.元帅广场

元帅广场是为纪念聂荣臻元帅而命名。广场上有国内一流的音乐喷泉,主喷喷高100米、副喷高60米,是一座大型LED画卷地屏及舞台式开合水旱泉。广场滨江路上,建有诗联大道,以雕塑群组、景观石、诗联长廊等形式讲述联圣钟云舫的故事;临江面,有两个临江亭和大型主题石刻浮雕;周边建有茶楼、文化活动中心和江津区规划展览馆。提升了城市文化形象,增添了广场魅力。

广场南向的东部新城中轴线上,建有元帅大道,大道背倚艾坪山。在鼎山大道旁的出入口处,有景观石,临广场处有聂荣臻元帅全身铜像,中部有群众文化演出广场。

元帅广场是市民和游客体验江津风情和休闲娱乐胜地。白天,可观广场和大道两旁高楼林立、滨江公园诗联文化和联圣故事;夜晚,广场上舞动的水帘,优美的音乐,五光十色的光束,绝美光影水秀赏心悦目,让人留连忘返。

6.鼎山公园

《江津乡土志·地理篇》(光绪本)载:艾坪山,即艾青坪,在县西一两里。山顶平正,长约十里,宽五六里,北临大江。水源发出西南,分流南汇鼎山诸水,西流至五子沱汇大江。

元末明初鼎革之时,明玉珍称帝,国号“大夏”,都重庆,江津为其京畿之县。清代乾隆本《江津县志》载“艾尚书墓”词条:“在县南二里鼎山后,名发明,仕至吏部尚书。弟发贞、发官。三墓俱在,碑残,时次莫考。”据传这里是“大夏”朝廷重臣——吏部尚书艾发明的墓园,当地人就将此山叫做艾卿坪山。

鼎山公园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主题公园。设有登山步道、核心水体景观区、自行车赛道、健康步道、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区、5人制足球场,以及总面积达3.4万平方米的七彩花田和四季花海。这里名人、名景、诗词歌赋,千载文脉与鼎山融为一体,江津悠久的历史和厚重文化底蕴在公园中得以彰显。

7.三峡库尾

长江在贾坝沱前折向正东,经麻子滩,再正东流约20里,在顺江口北折,完成长江江津段第九江曲。贾坝沱处于“几”江最后一道湾,今有附庸文雅之士将其称之为维多得亚湾。2020年,江津区政府在此启动江南城市发展项目名“江州湾工程”。

贾坝沱花红堡,是国务院三峡建设委会员确定的长江三峡库尾处。2019年在花红堡滨江路阔处建成三峡库尾主题广场,依势赋形,绿荫掩映,有石阶通往江滨滩涂,广场主体面积约2千平米。主体广场靠近滨江路人行道处,竖立三峡库尾标志碑。碑上部雕塑为三峡巨库库尾后河几江水道造型,几形部突出,余者呈飘逸奔流状。碑中部为三峡石雕塑造型,镂空嶙峋。碑底部为高2米长5米厚半米长方体造型,其后描绘三峡巨库水道示意图。

夜晚的贾坝沱湾,南岸鳞次栉比的高楼窗户透出的灯光、滨江路鼎山路段的路灯、鼎山大桥投射的光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水天一色,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8.联圣故居

钟云舫,清道光二十七年出生于江津高牙铺青草背,现江津区鼎山街道高牙手爬岩。钟云舫是中国楹联艺术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华“联圣”。

钟云舫故居建于清代中叶,位于手爬岩,又名燕子坪,座南向北,今存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四合院结构,均为青瓦土墙格局,内有天井。原屋基叫五水归堂。西厢房为钟云舫自办私塾所在,为其读书写作之处,大致保留完好,屋外翠竹青葱,花椒柑橘成林,环境堪谓清静。钟云舫故居对研究联圣的生活行藏和艺术经历有着重要意义。

9.观音崖寨

乾隆版《江津县志·名胜》载:“县东十五里,崖前石有观音大士像。相传明时所凿,旁有一洞,深广能容十余席,冬暖夏凉。清咸丰间,里人于此建一阁一楼,阁名观音,楼名挹翠。”观音阁和挹翠楼可登高眺远,开阔胸襟,洗涤尘虑,飘飘有出尘之想。后来多人靠近崖边聚群而居,建筑山寨,便命名为观音寨。因比邻青草碚钟云舫故居,联圣钟云舫写有《登观音岩挹翠楼》:“飘然四顾豁诗眸,千里奇观一望收。僧拨乱云归洞口,山收奇石据峰头。尘寰慧业三生记,天外长江万古流。眼界好从宽处放,人生得意几登楼。”

观音崖在现滨江路东段,山崖巍峨,石壁上的观音大士像和旁边的石室石洞遗迹尚存。但观音阁和挹翠楼已经年久倾屺。

10.仙池古迹

《太平广记》:“渝州仙池,在西南江津县界,岷江南岸,其池周回二里,水深八尺,流入岷江。古老传者,有仙人姓然,名独角,以其头有角故表其名,自扬州来居此,池边起楼,聚香草置楼下,独角忽登楼,命仆夫烧其楼,独角飞空而去,因名仙池,现有石岩一所,向岷江而见在。”《蜀中广记》卷十七曰:“江州县西南有仙池,昔有仙人居池侧置楼,多植香草,后人指此地为香草楼。”

明工部尚书江渊感其有趣,所著江津前八景诗《仙池古迹》:“骑鸾仙子无消息,蔓草凝烟带化碧。山桃野杏浪迎春,怨紫惊红几时华。池边不见香草楼,空遗初月挂帘钩。芙蓉寂寞含霜老,枯荷战雨鸳鸯愁。”光绪《江津县志》卷十二《艺文志》载江津进士、开州知府李昌《香草诗》曰:“仙池香草楼,仙去楼无主。不知何年代,楼柱因颓腐。人寰留仙迹,芝草归洞府。神仙不求人,有缘来板苦。对面不相识,学者何知取。直骨产黄金,来当骑元虎。”

仙池古迹今江津区鼎山街道仙池村和先锋镇香草村,田畴沃野,蔬果飘香,每年采摘季节,人流如织,是美丽乡村佳景之地。

11.江城远眺

《乾隆版江津县志》载有江津著名县令曾受一诗文《江城远眺》:“徙依江楼望不穷,窗开面面晓玲珑。鼎山金玉铉双耳,几水东西月半弓。几点渔舟横岸渚,一城烟雨洗秋空。凭栏极目神潇爽,独立乾坤图画中。”这是他凳鼎山远眺舒怀之感。

在鼎山公园至高点,可东望太公,南眺鹤坪,西看华盖,北观几水,景色宜人。在鼎山公园北面山脊,可鸟瞰江津全城和西彭、德感、双福等远方城镇。清晨,薄雾笼罩下的鼎山、几江二桥如影如幻,江南母城和江北滨江新城如景如画;天朗气清之时,极目远眺,绕城高速、新建轻轨、双福新城也可尽有眼底,美不胜收。

12.陵园松柏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位于鼎山街道艾坪山上的江津烈士陵园松柏凝翠,庄严肃穆。陵园内,烈士纪念碑体高22米,主体为汉白玉石砌成,碑上书写着聂荣臻元帅新笔题词:“为家乡和祖国的解放英勇献身的先烈永垂不朽!”

烈士陵园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处有牌坊式陵园大门,四根笃实方柱撑起三开间牌楼,三重庑殿顶,飞檐翘角,覆盖以黄色琉璃瓦。纪念碑英名墙上,铭刻着从土地革命、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剿匪战斗、抗美援朝战争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英勇献身的英烈姓名,共计1010位英烈。

13.滨江情韵

“十里长堤十里路,十里江水十里景”。江津滨江路先后历经了4次建设:1992年首次启动长约1.2公里滨江大道试验段,2000年向西延伸3.7公里,2006年东段建设伸至贾坝沱,2015年完成贾坝沱至顺江口左岸丛溪子支坪段。全长20公里的滨江路因其绿化率高、亲水性强、休闲广场多而声名远扬,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路”“重庆最美滨江路”。

为打造“滨江亲水、绿色生态、品质品位、宜居宜业”的美丽滨江之城,继建成诗联文化长廊之后,又“爱情文化”为主题打造了“津彩云梯”新地标。

“津彩云梯”位于鼎山长江大桥南桥头下,依托“爱情天梯”故事,展示江津浪漫之城文化情素。这里既能和彩色的天梯合影打卡,还有寻爱空间、灯光花海等众多陈列装置可供赏玩,还可通过艺术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参与其中,丰富了群众文化。

(二)“鼎山名人”选项设置

1.余江

余江,字海如,江津县城东门外三里石子山人。20岁补为博士生员。遍读兵书,博古通今,善排兵布阵之道。

明天启元年,奢崇明叛明,在渝立大梁国,诛杀朝廷命官,攻城占县。江津乃渝上游要津,奢军觊觎,多次欲取。江津县人举余江为其谋主,率兵抗敌。余采用“守城二十策”保卫津城。以阵亡六百江津军民之最小代价,换取歼敌七千余之胜利。津城得保,百姓免屠城血灾。

奢叛乱平息,四川左布政使朱燮元以及后南明兵部尚书程源等荐举余江,拜请出山,余不就。1657年逝世。清江津文人康斌著《余江传》。民国《江津县志》载有《余江守城》长文。

2.钟云舫

钟云舫(1847—1911),高牙社区青草背人。因对中华楹联艺术作出伟大而不可磨灭的贡献,故被誉为“中华联圣”。  

清光绪年间,江津知县朱锡藩专横贪婪,钟撰联嘲讽,朱对钟欲加迫害,钟远走蓉城避祸。钟在蓉锦江创作《锦城江楼》长联,传诵全川。1903年钟又被构陷,拘囚于蓉。狱中他创作1612字的“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该联气势恢宏,离奇惨淡,对仗工稳,用典贴切,誉享于世。1906年回津,著有《振振堂集》8卷传世。其中诗稿文稿各2卷,联稿4卷。100字以上长联达10副。另著有《火坑莲》《招隐居》等剧作多部。

3.王家驹

王家驹,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字子昂,高牙(今仙池社区)人,乾隆进士。性聪颖,少有神童之目。11岁受知于学使任香谷先生补弟子员。12岁乡试入副榜贡生,乾隆十五年登贤书,后中进士。归班选掣广西平乐县知县,改教补夔州。自经传史汉及唐宋诸大家文皆手录数次,探其精蕴,为诗古文词皆自出机杼,卓然成一家言。宅后筑务本堂,率子弟并邑人讲学其中。桃李天下,多有成就。

王家驹行端正洁,品粹养纯,老而学勤。修纂《江津县志》。著有《砚田草》《梅影轩文庄汇稿》《几江诗草》等诗文集。年六十余。

4.王玉衡

王玉衡,江津高牙(仙池社区)人,清咸丰元年(1851)进士。王家驹为其叔父。清中晚期四川教育史上的“二王”之一。王玉衡未出仕时,为几水书院教授,刻苦勤勉,学教相长。清咸丰元年中进士后,历任成都府、顺庆府(今四川省南充)教授兼同知,倡办教育,为学人所褒,被两府史志铭记。在南充任职十七年之久,颇有政绩。年过六十岁,退职回江津主持几水书院。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三年后病逝于讲席之上。

5.曾庆云

欧阳渐,字竟无,生于清同治十年。1922年创办南京内学院。后办法相大学,主持编集《藏要》。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率院众携经版内迁江津城,住东门外公园广场侧。在此设南京内学院蜀院,继续传播佛学,宣传抗日救国。前来听佛、学佛者有梁漱溟、熊十力、吕澂、蒙文通、王恩洋等,汤用彤曾旁听讲课。一生著述甚丰,晚年自编所存著作《竟无内外学》。

卒于1943年,初葬于东门公园,后迁葬江津中学后门旁,最后迁葬艾坪山西中坡。墓碑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书法家赵朴初撰写。

6.阎松父

阎松父(1902-1985),中国国画家。抗战时从扬州迁居江津。初从事美术教学,后调江津县文化馆(东门外公园内)。曾任美术辅导干部、副馆长、名誉馆长、江津县美协理事长和政协江津县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委员等。

阎松父自幼热爱艺术,成年后善画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造诣益深。1923年加入丁丁画社,其《牧牛图》入选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入川定居江津,以画笔唤醒民众。新中国成立后,阎松父焕发出更高的创作热情。晚年善画牛、虎,在技法上吸取历代名家长处,色墨交融,浑然一体,被美术界誉为“阎老虎”。其作品多次被国家机关选为国礼,赠送外宾。1980年7月4日,邓小平在四川成都,接见阎松父等15名著名画家。

7.徐竹修

徐竹修,1882年生,原琅山乡柳林人,清光绪武秀才。曾在汉口参加辛亥革命,是江津目前史料中发现的唯一在汉口参加“辛亥革命”的江津义士。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在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一次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徐竹修在汉口参加“辛亥革命”后回到江津。此时江津已反正。徐竹修积极组织“同志军”开赴合江和重庆,推翻清朝在重庆和合江的统治。《琅山乡志》载:“武秀才徐修竹,从汉口参加辛亥革命后回江津,组织同志军攻打合江、重庆,得胜归来,受到人民欢迎。同时推行剪辫子等”。

8.欧阳渐

欧阳渐,字竟无,生于清同治十年,中国近代佛学大师。1922年创办南京内学院。后办法相大学,主持编集《藏要》。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率院众携经版内迁江津城,住东门外公园广场侧,在此设南京内学院蜀院,继续传播佛学,宣传抗日救国,前来听佛、学佛者有梁漱溟、熊十力、吕激、蒙文通、王恩洋等,汤用彤曾旁听讲课。一生著述甚丰,晚年自编所存著作《竟无内外学》。

卒于1943年,初葬于东门公园,后迁葬江津中学后门旁,最后迁葬艾坪山西中坡。墓碑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书法家赵朴初撰写。

9.李辅钧——地下党员

李辅钧,化名可钧、可能。琅山乡平桥村人。1926年毕业于江津县立中学16班后,到川陕边防军刘成厚部任代理营长。因参加地下党组织,去上海住短期工艺学校学学小工艺,以此掩护地下工作。

1930年回津与地下党员杨子光等在平桥办厂,后在城内开设怡冰店和书店、工艺校,以此作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35年孤身深入国民党部队,进行策反工作。当年牺牲。

江津解放后不久,江津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对李辅钧妻子和母亲进行慰问。其独生女李佐芳享受烈军属子女待遇。

10.李信存——育才书院创建者

李信存,字天禄,江津县城外石子山人。《江津教育志》第一章“古代教育”第四节“书院”载:“咸丰元年,县人李信存在南门外石子山创办育才书院。”《琅山乡志》第十篇“教育”第三章“小学教育”载:“育才书院位于津城南郊石子山(琅山)。清咸丰年,廪生李信存、高建辅等捐建,宣统时改建为两等学校。”李信存受人敬重,培养出众多人才。

11.董和

汉末江州(今江津区)人士,祖居顶山(今江津区鼎山街道),董和早年读书以令名为乡里称道,成年后因战乱举家外迁至湖北,后随诸葛亮入川归里,官至蜀汉中郎将,协助诸葛亮管理蜀汉军事二十余年,逝世时家无一石粮,其廉正令诸葛亮称叹不已。事迹载于《三国志·蜀书》,为著名廉政人物,入祀宋元明清时期江津文庙乡贤祠。

12.白启

北宋初江津知县。任职期间修建今鼎山柳林水利工程,引城南山溪进入江津城区,并在东门外修筑莲池蓄积石子山流泉。教民农耕和酿制优质酒。卒葬华盖山,其墓葬之山峰被江津百姓尊称为白君山,教民酿造之酒被尊称为白酒,流传至今。

13.冯寿

南宋江津东固山(今鼎山街道高牙社区)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官至通直郎,为宁宗皇帝文学顾问。辞官归里,办书院教育乡里子弟,扶助苏轼寄托在江津的爱子苏过成才,其义行名播朝野,当时的著名人物范镇、杨时、张商英因此纷纷来江津定居和兴办文化教育事业,使得江津得以跻身巴蜀文化名邑。彭大雅、马邈等名垂青史的人物,均出自冯寿门下。

14.彭大雅

今鼎山街道柑园社区人。宋理宗嘉熙年间进士,官至四川副制置副使。规划建筑鹤山坪大寨,为南宋江津抗元堡垒。力排众议倡筑重庆城,为四川抗元根本。是两宋之交著名历史人物、中国古代著名城守专家。

15.杨姜

明朝重庆府江津县官山(今江津鼎山)人,万历庚子举人,任苏州府同知,居官清正,忤贪暴织造监被贬谪,不同流合污,兴利除弊。事迹载于《明纪》。卒后入祀苏州文庙名宦祠。江津城市规划建设者之一,城南杨嗣桥即为纪念杨姜命名。继江渊之后的教育家,其家族多文化教育名人,杨彝是明朝著名学者,杨鲁丞是晚晴经学家,被誉为巴蜀最后一位大儒。

16.刘澶

明朝江津东隅(今属江津鼎山)人,贡生,官至安徽安庆府推官,以诚笃慈惠能明法律名播朝野,被朝廷嘉扬为“刚直不阿,判案如神”,为明清时期江津文庙名宦祠所祀第一位官员楷模人物。

17.程大猷

明朝进士,江津顶山里(今江津鼎山),官山东泰安州同知,拒绝千金贿赂,升任滨州太守,兴利除弊,州人德之为立生祠。卒后入祀江津文庙名宦祠。

责任编辑:丁胜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