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皮蛋:一枚皮蛋里的时光味道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05-09 11:11

清晨六点半,位于江津区白沙镇光华路的“程皮蛋”门前已排起长队。一个个鸭蛋、鹅蛋在店主王惠的手中翻滚,不一会就变成裹满泥浆的皮蛋,引得排队的人群发出一阵赞叹。“每天排队的人可多了,来晚就没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攥着布袋笑道,“我孙子就爱这口,非得让我赶早来买。”

这家看似普通的小店,已传承五代、跨越百年。从清末民初的一副挑担,到如今成为白沙家喻户晓的美食,程皮蛋已经不仅是一道小吃,更是一方水土的城市记忆。

百年坚守:一蛋一世界

程皮蛋的手艺可追溯至清末民初,创始人是程氏家族的先辈。第三代和第四代传承人分别是王惠的外公和舅舅。王惠回忆,每次回家自己都会看着外公外婆制作皮蛋,从小就和皮蛋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排队购买皮蛋的居民
正在发酵中的皮蛋
正在制作中的盐蛋

2018年,王惠返乡从舅舅程一浓手中接过程皮蛋的手艺,成为第五代传承人。“舅舅当初把手艺传给我们,就说过要做就一定要做好,不能半途而废。”王惠说,“我们接了就想着一定要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在接手程皮蛋前,王惠和丈夫江君当时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两人的工资加起来约有一万多,夫妻俩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接过了这门手艺。“很多顾客从小到大都吃我们家的皮蛋,程皮蛋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情感的传递。”王惠坦言。

“我从小时候就来这里包皮蛋,每年都会买一两百个,因为这里的皮蛋没有碱味,我们家的每个人都很喜欢吃。”白沙镇金盆村村民曾凡贵说。此外,还有不少远在外地的游子还会托亲人朋友邮寄皮蛋至外地,只为吃上这一口乡愁的味道。

如今,王惠和丈夫已经接手程皮蛋七年,每天都要包上千个皮蛋,赶集时甚至会有200多人来购买皮蛋,排队的队伍会从门前排到巷尾。即便如此,王惠也会严格按照每一道工序制作皮蛋,让每一位顾客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匠心制作:岁月沉淀的味道

拿出一枚程皮蛋,轻轻敲开灰色的泥浆壳,蛋黄流心如蜜,蛋白剔透似晶,朵朵松花点缀其中,皮蛋的清香瞬间弥漫在空气里。

这枚皮蛋的滋味,是岁月沉淀出的醇厚与鲜美。蛋白入口柔韧弹滑,带着微微的咸鲜,在舌尖轻轻一抿便化开。蛋黄绵密如膏,浓郁似凝脂,泛着淡淡的松木香与烟熏气,没有半点涩口,只有深沉的鲜甜在口腔中层层铺展。溏心部分如蜜般流淌,裹着若有似无的茶香,与蛋白的清冽形成绝妙呼应。

正在制作皮蛋
制作完成的皮蛋
第五代传承人王惠
晶莹剔透的程皮蛋

程皮蛋不涩口、没有碱味的美味秘诀究竟是什么?王惠透露:“我们的原材料都来自纯天然的植物,无任何添加成分;每一颗蛋我们都会仔细挑选,再仔细裹上混合而成的泥浆,静置30天至40天,就可以品尝美味了。”

鸭蛋的挑选、泥浆的调制、植物灰配料比例的调控……每一个环节,王惠和丈夫都会精益求精、努力做到最好,以便制作出口味极佳的皮蛋。“皮蛋的制作流程虽然不复杂,但每一个细节的差错都会影响成品的口感。”王惠告诉记者。

从清晨排队的身影到跨越千里的包裹,一枚皮蛋背后,是五代人的坚守、游子的乡愁,更是一座城市的味觉图腾。在速食时代,这份“慢功夫”何其珍贵——它让我们记住:有些味道,值得用百年等待。

记者 钟尧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