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回乡路上情悠悠

2024-04-10 14:12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04-10

易冬梅

龙年伊始,我和哥哥陪着妈妈回到了龙门滩。这是妈妈的家乡,也是外公外婆的最终归宿地。从几江城到龙门滩的回乡路,数不清走了多少次,沿途的地名和风景再熟悉不过。

上世纪70年代,哥哥和我先后出生,妈妈起早贪黑地在几江粮站每天忙于开票,爸爸在南部山区工作。他们根本没有精力来照看我们,只有把我们托付给外公外婆。因此,我们上学前的时光,大部分都是在龙门滩老家度过的。

龙门滩位于江津城西的长江边上,岸边有几处大小不一的巨石,深深扎根于江水中,承受千百年的冲刷也岿然不动。浑然天成的石滩,不仅挡住了汹涌的江水,还环抱场镇形成天然港湾。

那时,往来于几江和龙门一般是坐船走水路,龙门滩在长江上游,几江城在长江下游,从几江城到龙门滩的行船是逆水而上,同样的航路花费的时间往往比顺水要多上半小时或是更长的时间。

从记事起,我常听妈妈讲,她和七个兄弟姊妹都是坐船走的这条水路,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有的读书、有的招工、有的当兵,相继离开家门,用勤奋和努力站稳脚跟,追寻并创造着美好生活……

年幼时的我对龙门滩更是情有独钟。外婆每次带我回几江城,在通泰门码头看着陌生的城镇,我总哭闹着要随船回龙门滩。而每次在城区小住几天再回龙门滩时,待船头靠上巨石滩,发出了“咚”的一声闷响,好像是“到家了”的提示音。彼时的我一蹦三跳地踏上了状如龙脊的巨石,望着奔流不息的大江,便会止不住地开心。也许,这是我懵懂地对龙门滩的依恋之情。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回到父母身边上学,回龙门滩的时间和次数渐渐少了。兴许是冥冥中的缘分,2002年,我大学毕业考取了乡镇公务员,恰巧分配在龙华镇,而其前身就是龙门滩。

在龙华镇工作的3年里,外公外婆尚健在,我也时不时地跑到街口老房子里蹭饭,一来陪两位留守老人唠唠家常,二来可以重温儿时的记忆。除了值班要宿在镇上之外,我像个“走读生”早上来晚上回。乘坐客车往返于几江和龙门之间成为了家常便饭。热心肠的同事们、直爽的老乡们,在来往客车上洒落了一路欢声笑语,那么质朴,那么温暖,多年后,依然令我记忆犹新。也许,这是龙门滩存在于我潜意识中的乡愁吧。

今年春节回乡,小车从鼎山街道柑园社区杨家湾右拐后,沿江公路笔直开阔的双向四车道随即映入眼帘。车流量不算少,但看上去通畅无比。坐上车10来分钟的样子,龙门滩那一湾江水、一排民居就近在咫尺了。

在场口歇脚时,身后传来一声招呼,“是小易啊,你回老家来了呀。”我闻声望去,原来是我20多年前在龙华镇工作的一个同事老大哥。我们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老大哥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已经退休好几年了。他滔滔不绝地跟我“摆”起了镇里交通,不仅有沿江公路这条快速干道,还有合璧津高速江津段的龙华下道口,龙华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走水路、赶山路的“掉角”小镇了。

摆谈之余,老大哥的幸福感溢于言表,我感同身受,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回乡路上,有回忆,有温暖,更有希望。未来,这片故土一定更美好。

责任编辑:徐莹
“最江津”APP下载
“最江津”APP——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网络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