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致敬!英雄的志愿军(二)

2024-05-07 10:06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05-07

何建平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至11月5日结束,志愿军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击退到清川江以南,毙伤俘敌1.5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的战局,为以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

“联合国军”虽然经历了第一战役的失败,但骄狂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仍然认为中国军队虽已入朝参战,但只是部分试探性地阻击,认为中国农民军队不堪一击,提出圣诞节前要结束朝鲜战争,“平安夜饮马鸭绿江,圣诞节返回美利坚”成为激励美军的口号,于是在前线的地面作战部队从第一次战役时的13万余人增加到22万余人,分东、西两线向朝鲜北部发起“总攻势”。11月5日,毛泽东主席同意彭德怀提出的“诱敌深入、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运动作战方针。11月7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占领全朝鲜的企图,解放了朝鲜北半部除襄阳以外的全部地区。“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遭到沉重打击后,12月3日,麦克阿瑟下达所有部队向“三八线”总退却的命令,志愿军乘势展开战役追击。西线,收服了朝鲜临时首都平壤,并继续向“三八线”推进。东线,12月9日收复元山,“联合国军”的陆上退路被截断遂撤往咸兴、兴南地区,志愿军第26、27军继续追击,17日占领咸兴,19日占领涟浦机场,24日收复兴南地区。美军第10军等部在300余艘舰船和大量飞机的掩护接应下,从海上仓皇撤退,并将来不及撤走的军需物资放火烧毁。苦于没有远程火力,忍饥受冻带着疲惫之躯追击到海边的志愿军只得望海兴叹。第二次战役遂告结束。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并占领“三八线”以南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此战役,志愿军基本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歼灭土耳其旅大部和美军第7师一个加强团(“北极熊团”),并缴获“北极熊团”团旗,给予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以歼灭性打击,重创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也在混乱的撤退途中与自己的部下军车相撞身亡。志愿军取得的胜利震惊了世界,在全世界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称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国际舞台上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直落后挨打的形象。至此,再也没有人会认为中国的这支“农民武装”式的军队是一支可以轻易侮辱的力量了。志愿军在这次战役中伤亡3万余人。

“联合国军”在战场上接连失败,为挽回败局,美国于1950年12月14日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有关决议,打出“先停火,后谈判”的幌子,企图争取时间,整军再战。为不给“联合国军”以喘息时机,在政治上争取更大主动,毛泽东主席决定志愿军立即越过“三八线”。据此,志愿军于1950年12月31日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这次战役,志愿军采取稳进的方针,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进行全线进攻,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度线附近地区,光复汉城,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至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结束,击毙俘敌1.9万余人。此役,志愿军伤亡5800余人。

1951年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指挥“联合国军”共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反攻。中国人民志愿军接连取得了三次战役的胜利,士气高涨。但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劳,兵员未得补充,物资供应十分困难。因此,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从1951年1月8日起转入休整,计划两个月后发动春季攻势。当“联合国军”发起大规模攻势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立即停止休整,转入防御作战。4月15日,新入朝的志愿军第3、第19兵团分别进入“三八线”附近地区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重返前线。“联合国军”发觉志愿军后续兵团到达,加上其自身损伤严重,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志愿军将“联合国军”阻止在开城、长湍、文惠里、华川、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此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

1951年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因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的分歧而被撤销一切职务,李奇微继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此时,“联合国军”地面作战部队共34万余人。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志愿军后续兵团到齐后“再进行有力的新的战役”的指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经与朝鲜人民军商定,在“联合国军”实施侧后登陆前发起第五次战役。战役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敌人几个师,挫败其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在战役指导上,实行战役分割与战术分割相结合、战役包围迂回与战术包围迂回相结合。4月22日黄昏,中朝人民军队在全线发起反击,至6月10日,中朝人民军队将“联合国军”阻于“三八线”附近之汶山、高浪浦里、铁原、金化、杨口、明波里一线,第五次战役遂告结束。此役,共毙伤俘敌8.2万余人,挫败了“联合国军”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扭转了第四次战役时的被动局面,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经过这次较量,“联合国军”对志愿军的力量重新作出评估,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但这次战役由于发起时间提前,准备比较仓促,进攻纵深过远,后勤保障十分艰难,志愿军伤亡较大(7.5万余人)。

在第五次战役的后期,爆发了铁原阻击战。这是一场关乎志愿军生死存亡、关乎朝鲜战局最终结果,后来被称为轻步兵之王的巅峰之战。当时,志愿军成功将“联合国军”赶至汉城一线和汉江以北一线,消灭了敌军4.6万余人,但由于志愿军后勤战线越拉越长,加上“联合国军”空中“绞杀战”对后勤的破坏,志愿军补给严重不足,彭德怀下令全军后撤,退回至“三八线”以北构筑防守阵地。与此同时,“联合国军”新上任总司令李奇微觉察到了志愿军的两个致命弱点:后勤困难造成志愿军的“礼拜攻势”和重火力严重不足。李奇微命令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指挥“联合国军”5万余人,挟1300门火炮、400余辆坦克(并能随时请求空中支援),意图利用机械化快速机动的优势,迅速占领铁原,截断志愿军主力兵团的后撤道路,然后聚而全歼。而志愿军在铁原附近的部队,只有63军。63军原本是因为已连续战斗一个月后,人员和资源都已极度消耗,全军只剩2.4万余人,需要休整才撤回铁原。铁原不仅是志愿军后撤主力兵团必经之路,还是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基地(90%的补给物资所在地),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5月28日,彭德怀打电话给63军军长傅崇碧,命令他率63军在铁原和涟川之间防御,务必坚守15天,没有志司和兵团的命令不得后撤一步。傅崇碧随即对部队进行了调遣,189师和187师在两翼,188师作为预备队,整个防御呈品字形布局。5月30日凌晨,铁原遭到猛烈的炮火覆盖。在一小时内,189师的阵地就被倾泻了4500吨弹药(1800枚炮弹),是平时美军炮击量的5倍,这也就产生了朝鲜战争期间的一个新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这是因为范弗里特平时极度崇尚火力打击,是狂热的军事装备崇拜者。189师采用的是撒豆成兵战术,就是把全师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分成200多个战斗单元,在20公里的防线内各自寻找阻击阵地,以自我牺牲迟滞“联合国军”的进攻,导致“联合国军”陷入消耗战,而每个防御点被攻破,也就意味着几十名志愿军战士全部阵亡。在6月3日晚,189师减员严重,全师压缩到一个团,连师直属队和机关勤务人员也参加了战斗。在189师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师长蔡长元并未请求支援,只是要求军部尽快组织第二道防线。当晚,傅崇碧将189师撤出,由188师接防。(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徐莹
“最江津”APP下载
“最江津”APP——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网络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