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振兴谱新篇——2022年前三季度江津区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2-10-26 15:29

航拍江津德感生姜种植基地 通讯员 陶亚克摄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今年以来,江津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目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成效,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个个数字,记录下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砥砺奋进的坚实足印:

今年前三季度,我区农业增加值102.31亿元,增长3.6%,在22区中排名第3位。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9764元,同比增长6.5%。

绿色发展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全力稳定粮食生产。今年以来我区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培育25亩以上规模种粮主体262户,建设粮油单产攻关及品质提升示范片26个,示范面积2万亩。兑现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2561万元、耕地地力保护和种粮大户补贴1.17亿元。争取中央救灾资金1045万元,谋划秋冬季农业生产。

全面推进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全国土壤第三次普查外业调查采样完成率100%。积极创建耕地质量综合提升示范片1000亩;建成耕地质量监测点19个,并全面投入使用。全力推进撂荒耕地核查利用,5亩及以上应(可)复耕复种撂荒地已全部复耕复种,5亩以下应(可)复耕复种撂荒地已复耕复种90.16%。开展占用耕地种植草皮问题摸排整治,已整治草皮1200余亩。积极推进2022年国家级和市级酸化土壤改良项目,实施酸化土壤改良2.5万亩。

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978万吨养殖尾水整改,完成200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建设,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16.68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农产品例行抽检10220个、合格率99.96%。落实5000亩耕地土壤酸化治理、1000亩耕地质量综合示范区建设、2万亩低吸附水稻种子推广。实施果菜茶(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4万亩,实施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应用补贴试点8800亩。

永兴镇秋日村庄 通讯员 黄健摄

产业兴旺 现代农业高质高效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农机宜地化、土地宜机化、服务社会化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积极发掘新型农机应用需求,研发改造高粱直播机、花椒烘烤机等机具4台(套)。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基本完工高标准农田7万亩,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1200亩。建成全国最大花椒全自动烘干生产线5条,开展花椒带枝采收社会化服务1万余亩,椒农每亩增收节支1000元。安排衔接资金440万元,支持13个新成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农机装备和新建基础设施。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3.46万亩。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花椒银行”货物银行代储干花椒4000余吨,货币银行累计贷款达3.1亿元,扩面开展花椒价格指数保险5万亩。实施富硒优质稻谷1万亩、功能稻米加工原料基地1个、富硒红糖产品1项,改进富硒米花糖生产技术和建设富硒植投入品生产线。持续提升“一江津彩”品牌影响力,授权4家企业23个产品,新认证绿色食品14个、有机产品32个。预计1-9月富硒产值103.9亿元、增长12.93%。积极推进农业招商引资,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2个,签约金额37.09亿元;储备招商项目32个,投资总金额63.69亿元。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与山东医科大学联合开展花椒医药中间体研究,镇痛疗效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协同中国农业大学开展花椒黄花病病理研究。打造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7个,搭建信息化平台5个,其中花椒大数据中心完成5个智慧花椒云平台、10个应用系统模块和1个智慧花椒基地建设,录入花椒基地38.2万亩、椒农7.8万户、加工企业3623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03个。

夯实人才支撑保障。组建10支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团队。初步完成农村实用人才信息采集,录入3.2万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3.17万人。评选1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10名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拟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110人。完成2021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超90%,中国农技推广APP在全区农技人员中的覆盖面和使用率达100%。

石蟆镇上百亩金色稻谷正在收割 通讯员 包晓香摄

改革深化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扩面“三变”改革,鼓励整镇推进,试点行政村达59%,高于全市目标。全面完成2021年度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清理核实农村集体资产76.7亿元、农村集体土地403.35万亩。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合股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前三季度全区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897万元,村均近12万元。新增农民合作社55个、家庭农场55个,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358个。严格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夯实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开展“三大行动”,排查农户33.6万户,发现问题91个,已整改90个,累计识别监测对象408户995人,落实“一对一”精准帮扶,“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创新开展“四提三改”行动,明确25项重点任务,补齐巩固衔接短板弱项。聚焦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促进增收,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公益性岗位在岗1602人,超年度目标任务139人;全区实现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就业11985人,超过市级目标任务264人。持续推进产业到户奖补,落实奖补资金529.5万元。分批次下达财政衔接资金7780万元,落实项目177个,开工率100%。完成消费帮扶购销962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76.7%。

内外兼修和美乡村宜居宜业

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坚持点上示范、区域带动、全域推动,探索“村(社区)+美丽院落+院落制”模式,深入实施6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区域整治,落实示范院落整治项目30个。开展“三清一改”和“五清理一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微组团、片区化发展。全面开展农村户厕调查摸底,摸准35.7万户户厕需求,合理制定改厕计划;下达2022年农村户厕改造计划2103户,完成改造1682户。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资金1875万元,全面完成农村入户道路150公里建设。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聚焦提升党建引领力、自治能动力、法治保障力、德治感染力“四力提升”,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建立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清单制、院落制、积分制实施方案。提炼总结“院落制”、“党群驿站”工作法、“五小工作法”等乡村治理典型经验,打造慈云凉河村、珞璜合解村、吴滩郎家村等“1镇10村”数字化试点。以积分制为抓手,建设江津区乡村治理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先锋、石门李家、贾嗣龙山等镇村进行试点。

记者 杨安迪 邓浩 通讯员 王飞祥

责任编辑:胡佳兴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