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高校行 | 这所学校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均在江津!
李子湖畔、银杏树下
位于科学城江津片区的
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
学生们或学习或交流
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朝气
壹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南岸、科学城、大坪三个校区。其中,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占地240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65万平方米,功能定位为学校的行政中心,理工学科专业和基础学科专业为主的教学科研园区,集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校区。
校区拥有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已有15个学院1.4万余名师生入驻,目前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
贰
根据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城校区当前已经启动并将加快推进三期工程建设,以学科集中、功能协调为核心,合理规划建设完成包括智能交通、智慧航运、智能制造、智慧航道等学科组团和北区学生宿舍、食堂、体育场、图书馆等办学配套设施约31万平方米。
“十四五“期间,学校力争将双校区运行模式由现行“2+2”年级布局调整为按学科专业(群)和学院布局的运行模式,科学城校区布局数统、外语、体育、马院、航空、材料、机电、航运、土木、河海、交运、信息等学院,逐步形成布局明晰、功能明确、运行顺畅的双校区办学格局。
叁
实验室汇聚了228人研发团队,主要针对占全国三分之二国土面积的山区,解决制约桥梁隧道建设和管养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成果应用于包括世界上最大跨梁桥和最大跨拱桥在内的18座世界之最的桥隧工程,保持我国大跨拱桥建造与运维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项,省部级科技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58项。
中心试验基地占地500余亩,设有重庆、武汉等6个实验基地,建有各类试验厅21个,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模型试验场12万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200余台套,汇聚研究队伍320人。中心形成了生态航道、智能航道、港口与枢纽通航3个特色优势鲜明的研究方向,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共30余项;申请专利1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4部;制定水运工程行业标准20项、软件著作权50项、工法5项。
中心现有固定研发人员60余人,研发场地面积9980平方米,仪器设备200余台/套,重点围绕高性能筑路材料开发与应用、低碳环保路面材料与循环利用、山区道路结构与特殊铺装、山区道路安全与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技术开发、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近5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8项;主编参编技术标准6部;出版学术专著37部;SCI/EI收录论文574篇,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37项。
全媒体记者:吕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