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底色绘就幸福画卷
文明,是生活最美的底色;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文明,是民族复兴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高度,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安排部署,提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不断涌现的榜样典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江津区以全新的姿态,更加深入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坚持城乡统筹
绘就文明创建“全域图”
3200平方公里、150万户籍人口,这是江津区情中常见的两个词语。工业强区、城市发展,这是对江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最简单的概括。
但无论哪种统计口径,农业人口和乡村地区在江津至少占着50%以上的比例。
立足区情实际,精神文明建设的城乡统筹和“全域化”推进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农村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协调推进”,这是区委、区政府对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的总方略。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前提下,全区上下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龙头作用,统筹推动村镇、单位、家庭、校园文明创建工程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不断促进形成全域融合、全面融合、全程融合的城乡文明一体化发展工作格局。
2023年2月,在我区与四川省合江县交界的石蟆镇,占地2800平方米的稿子社区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后投入运营,当天就有近千名群众进入市场,享受着升级改造后的各类市场服务。“以前的市场环境确实老旧,升级改造之后,环境干净、整齐,大家也会自觉做到行为文明。”
市场管理人员说。不少群众也表示,在这样的环境里买得舒心,吃得也安心。
石蟆镇的社区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城乡统筹推进的缩影。
截至2023年11月,全区改造农贸市场、背街小巷600余处,不少原本处于“死角”的地方面貌为之一新。
2024年3月4日,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联合向全区人民发出了“争做文明市民·共创文明城区”的倡议书。在这份倡议书中,号召全体江津市民积极参与“文明有礼、文明出行、文明经营、文明餐桌、文明劝导”等行动,为展现江津城市形象,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再添把柴,再加把火。
“创文”工作启动以来,广大市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各级“创文”工作单位更是通过网格化管理,开展网格责任单位“创文”“敲门”行动,让“创文”知识深入人心,突出夯实点位打造、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重点工作,从守规则、讲卫生等与市民一言一行息息相关的简单小事为切入口,养成大众良好行为习惯、培育全民文明礼仪风尚、倡导健康文明生活风尚。
与此同时,各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也蓬勃开展,统计显示,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区开展义演义诊、慈善捐助等活动500余场,村庄清洁、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300余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示范推广、家庭文明建设活动350余场,成功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85个、文明村镇22个、文明校园9所、文明家庭5个,精神文明之花正在城乡遍地绽放。
坚持城乡互动
构建文明实践“互联网”
一张方桌、几杯清茶……2022年12月10日,在双福街道恒碧社区,辖区党员、网格员、居民代表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围坐在一起,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恒碧夜话之我的未来式”主题,在听取了宣讲员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后,各抒己见,说今朝、话未来,现场气氛热烈。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以宣讲小分队为载体,推进志愿服务等活动,这已成为我区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的有力途径。
党的二十大以来,区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六讲”志愿服务牵头部门,积极发动机关干部、专家学者、道德典型等组建“小分队”“轻骑兵”20余支,按照“群众按需点单、中心及时接单、部门精准派单、群众参与评单、每月公开验单”的工作机制,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等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等活动。针对性地培育“津城帮帮团”“蓝色卫士”“鸿鹄护渔”“百岁百福”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30余个,建立“和事佬”调解室、社区“帮帮团”、新乡贤“调解榜”“慈善榜”“巧姐榜”等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0余支,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各镇街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2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1万余份,蔡家镇编排的小品《小潘办酒风波》生动易懂,群众普遍反响较好,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氛围营造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在不断创新推进,探索打造的“有你更津彩”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内涵不断丰富,全区20个三星级文明实践所(站)脱颖而出,形成了阵地整合好、项目有品牌、活动受欢迎、队伍叫得响、机制可持续的发展态势,从而进一步带动全区各文明实践所(站)“硬件”提档升级,“软件”配套提升。坚持“一所一品牌、一站一亮点”工作思路,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整合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有你更津彩+”系列特色实践活动7181场次。依托江津名人、楹联、抗战、影视等文化优势,形成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陈独秀旧居、江公享堂、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金色黄庄等“大而全”的阵地资源,300多个便民阅读实践点、红色教育实践点、群众文化实践点、农耕文化体验实践点等“小而精”特色阵地更如雨后春笋,有效满足了城乡群众的不同需求。
坚持城乡共享
唱响文明培育“协奏曲”
2月7日,2023年度“感动江津十大人物”在江津区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揭晓。获奖者中有乡亲信任的“新型农民”、扎根山野的“林业夫妻”、双向奔赴的“慈孝祖孙”、铁面柔情的“法官妈妈”、躬身平凡的“护路勇士”……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热心公益、弘扬美德的事迹令人动容,体现了江津人的“厚道”“大爱”,彰显了新时代的正能量。
让群众看到身边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这正是文明培育工作的主导思路。
2022年以来,全区先后获评“中国好人”2人、全国“乡村阅读榜样”1人,“重庆好人”5人,1人入围市级道德模范,推选出镇村级“最美先锋人”“鼎山榜样”等200余人,村级清洁户1万余户、星级文明户2000余户,评选出“感动江津十大人物”“江津十大青年”等区级典型150余个,开展“好人微访谈”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活动100余场次。
榜样的力量不仅在成年人之间彰显,更对未成年人群体有着强烈的正向辐射。在“喜迎二十大 争当好少年——重庆市深化‘小萝卜头’进校园”活动中,全区25名师生获奖,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获评优秀组织单位。与此同时,全区有10人获评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好老师、好辅导员、好家长”等荣誉,江津中学等3所学校成功入选重庆市“小萝卜头”光明小记者站创建学校,朱杨小学等7所学校获得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东城小学获2023年重庆市乡村少年宫述职考评一等奖,榜样与未来真正实现了同频共振。
记者 苏展 周小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