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兴镇:“庭院+高换”撬动柑橘产业振兴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04-01 10:34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近日,在江津区广兴镇的农户房前屋后,专业的技术人员熟练地挥动着嫁接刀,为低效老柑橘树实施高接换种:矮化、选穗、靠接、覆膜……每个流程一气呵成。勤劳忙碌的身影在乡村穿梭,处处春潮涌动,春意盎然,绘就了一幅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画卷。

柑橘种植历史悠久

江津是传统的柑橘种植区,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三大柑橘产区之一,素有“中国柑橘之乡”的美誉,所产柑橘称为“江津甜橙”“江津广柑”。广兴镇是綦河入津第一镇,海拔150至350米,土壤为油砂土为主,拥有柑橘最适宜的綦河小气候。

“江津广柑”为什么姓“广”?对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江津广柑姓“广”是因为起源于广兴。《江津广柑栽培历史初考》(以下简称《初考》)一文中就介绍:据多次调查得知,江津栽培广柑以广兴场为最早。1989年11月26日的《四川农村报》也曾报道:“江津县广兴乡有一颗300多年的广柑树,今年仍结果50多公斤。”

位于广兴镇的川黔铁路线的“广柑站”,如今已经是残垣断壁。但它是江津柑橘产业的一处记忆,《初考》一文中提到:1959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朱德同志乘专列路过江津时特意下车,在火车站站台上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江津专区有两个世界第一,一是江津广柑,二是永川茶场。”在20世纪70年代,广兴产的柑橘通过铁路销售至俄罗斯。至今,广兴人只要提到柑橘,都不会忘掉当年因“橘”兴“广”的自豪感。

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2024年1月,江津区政府出台《江津区柑橘产业振兴规划》(2024-2027年),将建设沿长江、綦河、笋溪河海拔 400 米以下的三条柑橘产业,实施种业提升、基地提质、生产提标、加工提档、营销提级、文化提振、科技提速等七大行动。到2027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其中老果园改造2.3万亩。

“这个品种是长叶香橙的升级版,无核、汁多、甜度高、挂果时间长,且管理技术要求不高。”重庆三邦农业公司负责人何远介绍。3月25日,在广兴镇红新社区会议室召开的柑橘新品种推广技术交流会上,来自全镇的60余名柑橘种植户向柑橘专家和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积极提问、踊跃互动,培训现场井然有序,气氛异常活跃。

今年以来,广兴镇不断深挖柑橘产业资源禀赋,把柑橘产业振兴纳入重点民生实事来推动、落实。通过组织柑橘栽培新技术培训、组织实地考察等,搭建农户与柑橘专家、农业公司的沟通交流平台,引导农户自主选择新品种,学习“江津20-1”柑橘新品种栽培技术,完成0.6万株衰弱或失管柑橘树品种更新迭代,帮助近百户农户通过“庭院经济”增强自身发展动力。

以“橘”兴产,带动增收致富

“我的果园每年产柑橘2万斤左右,都是綦江城区的市民来采摘,年收入近10万元。”彭桥村3社果农吴军介绍。吴军今年38岁,是一名建筑工人,5年前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沃柑、脐橙等柑橘600余株,赋闲时间打理柑橘园,硬是把“副业”变成增收致富的“主业”。

“我们计划通过3年时间,引导农户将全镇原有的2000余亩低效柑橘园,全部高换为柑橘新品种,让群众在家都能实现增收。”广兴镇有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广兴镇将依托紧邻綦江城区、地处重庆中心城区近郊的地缘优势,鼓励支持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庭院种植,打造重庆近郊柑橘采摘基地,助力江津柑橘产业振兴。

记者 吕晓 通讯员 刘健

责任编辑:蒲泽熙
编审:肖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