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江津白沙古镇
长江流经江津的下游时有个洄水湾,洄水湾边上有个古镇——白沙,古镇据说有一千多年历史,古镇东边有条老街,叫东华街。老街的特点是“幽”,如唐诗意境中的幽深、幽远。
初夏的一天,我参加“川渝三地作家探寻长江上游三个白沙古镇”采风活动,走进了这首诗里。
吃过晚饭独自沿着江边行走,再爬上几十级台阶,老街就出现了。我的眼睛蓦然一亮,感觉它好像扭着身子微微地动了几下。一阵江风吹过,片片树叶都指向了远方:宋唐。心里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是不会消失的,也不会随着岁月的延伸而左右摇摆,它一旦流传便永远流传。它是永恒的。
弯弯曲曲的巷道像一根瓜藤,把两旁的房子串了起来。老屋比比皆是,背后似乎都站着一个故事。柱子和门窗都是暗红色的,墙面是白色的,也有青灰色的。屋顶的瓦片是黑色的,年头久了,生出很多青苔,倒是与江水的颜色相近,仿佛一汪汪江水被引到了天上。石板路上虽是干干净净,但却写着一段段往昔的记忆。
一部分时光去了繁华的大都市,另一部分时光停下脚步,和古镇老街摆起了龙门阵。在大都市那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街道上行走,常常觉得自己是一具被线牵着的木偶,麻木、空虚、身不由己。而穿行在这寂静悠长的老街上,却感到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
路过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进来坐下。主人端来一杯茶,她说茶是从骆崃山上采摘下来的明前茶,专门定制的,泡茶的水也是骆崃山上的山泉水。茶杯是深褐色的柴烧杯,粗粝中透着沧桑,不知沏了多少杯茶了,也不知有多少人喝了这里的茶了,我成了其中的一个。我睡眠不太好,一般下午和晚上不怎么喝茶,出门见人也只是喝菊花茶,可今晚我破例了,一杯又一杯。有袅袅檀香的烘托,有庄重礼仪的引导,这茶更是显得香醇和悠长。
过了一会儿,一位古琴师开始弹奏《广陵散》。琴声时如高山流水,时如指叩窗棂,时如金戈铁戟、万马奔腾。时光也迅速向前移动,
琴声以一种无法言传的魔力把我带入遥不可及的历史长河中。琴师黑锦加身,上面绣着两条金色的巨龙。他双目微合,腰身挺直,神情庄重而肃穆。烛光将他面部染成了金黄色,和巨龙连在了一起,仿佛要将他燃烧。弹到高潮时,他的嘴唇轻轻地嚅动,仿佛在咀嚼着什么。他在咀嚼嵇康的乐曲还是在咀嚼嵇康的骨气?
此时时刻,我仿佛拥有了霓裳羽衣,被千年以前的琴圣之魂引入九霄轻歌曼舞。我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曲终人散,我继续在老街走着。看枯叶拂过流水寺小瀑布,看猫犬在摩崖石刻旁追逐嬉戏。看光阴不声不响顺着屋檐滑落,看斑驳的石墙呼出沉重的叹息。
院子里的其他听众以及我自己,不管过去如何,曾经怎样,在这样的一个晚上都变得简单和透明。我们的眼睛里有过麻木和污垢,不记得何时看过如此的美好。我们互相望着,眼睛里有星光闪烁,这星光虽然微弱,但注定会照亮我们今后的道路,即便会多么的漫长多么的无助。这就是白沙古镇的星光,也是我们的星光。
不能说这里的星光是世界上唯一的星光,它是所有人共有的,但在特定的人文环境和艺术气息加持下,在江面上点点渔火的感染下,却有了某种特立独行的身影。星光也不是星光了,倒像是一幅图腾。我不知道世间是否有神灵,但心中一定有。因为我们生而为人。
我站在朝天嘴码头向着江对岸望去,我想肯定也有目光,在隔着岁月,遥望着我。
王文胜(大渡口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