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江津聚奎三杰,白屋诗人吴芳吉

2024-06-15 16:45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06-15

◆黄淳

江津白沙黑石山聚奎学校人才辈出,其中白屋诗人吴芳吉、文史学家邓少琴、巴蜀画家张采芹以在诗歌、书法、绘画上的杰出造诣而被称为“聚奎三杰”。

36fc22964e224626b829091eb9c9ce77~noop.webp
黑石山聚奎书院

本文专述“聚奎三杰”中的白屋诗人吴芳吉。

吴芳吉(1896一1932),字碧柳,号白屋,江津德感人,先后求学于聚奎学堂、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c9daaf4bfec14402b6ecb681f1b0c89c~noop.webp
白屋诗人吴芳吉塑像

吴芳吉是人们敬佩的教育家。他从教二十年,先后任教乐山嘉州中学、叙永永宁中学、长沙明德中学、湖南女师、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江津中学等学校,潜心育人才,桃李满天下。

574bdafceb934abc921ac8204310bbd3~noop.webp

吴芳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诗作800余首,代表作有《婉容词》《两父女》《护国岩词》《巴人歌》《笼山曲》等等。其中,《笼山曲》1031句,5739字,被称之为“中国诗史上第一长诗”。

42b11f13b8434aa28841c81052d94023~noop.webp
黑石山饮水思源池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谢韬说,吴诗的内容,充满了人民性、民主性,爱国主义的激情,反帝反封建的坚决意志,追求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吴诗把这些思想与感情极自然地交融表现出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279959af92314ba596e5697683df2371~noop.webp
聚奎书院内门

1916年,军阀混战,滇军攻白沙,士兵行抢劫,反抗者横尸街头,房屋化为灰烬。吴芳吉目睹其惨状,夜不能寐,对街坊的忧悯之情与对官兵的憎愤,通通融入了这首《壎歌》:

“东邻父,鬓已皤,出门卖菜滇军过。斫死山之阿,投之锦江波。东邻婆,黄昏病起眼摩挲。倚门怅望市米多,弹丸雷动飞火蛾。三日不归泪成河,死我犹可,生我奈何!”

1798b56cdcb54cd1a553f2786ab83917~noop.webp
江津中学黄荆街校区

“日军占我沈阳,有何可商?有何可商?剑及履及赴东北,鲜血头颅相将!此仇不报任彼苍,枉在人间走一场。不忘,不忘永不忘,日军占我沈阳!”

“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消息传到江津,已是晚自习后。吴芳吉时任江津中学校长,他敲响紧急集合钟声,学生们跑到操场。吴芳吉沉痛宣布了这一消息,满腔愤怒控诉了日寇的罪行,师生们无不声泪俱下,义愤填膺。

d0b0a963403f437d86080a9b8e6ed371~noop.webp
江津中学黄荆街校区

随后,吴芳吉亲率师生上街流行,高呼“打倒日寇,收复失地,宁为沙场鬼,不作亡国奴!”口号传遍大街小巷,惊醒了入睡的街坊,街坊们也纷纷加入了流行队伍。

第二天,吴芳吉率人在校门外装上四尊土大炮,直指日本,以表示“中国人民坚决打败东洋鬼子”的决心。

7433cb219717493da24386746643e204~noop.webp
江津中学老校门

吴芳吉组织师生水陆大流行,并亲自写出了前述那首《抗日歌》让大家传唱。师生队伍先在城里游行,再到大西门外渡口乘船,抛渡德感坝,顺游中渡街,四十余舟船首尾相连,旌旗摇动,锣鼓齐鸣,口号憾天。两岸百姓相拥江边,同声呼喊:“打倒日寇,收复失地!”

吴芳吉乃一介书生,为何忧国忧民情怀如此浓郁?读其诗作,溯源寻根,知晓这是与先生的家教、师导、经历息息相关。

b939f68626a04d2c818b0d1760b465be~noop.webp
聚奎书院

吴芳吉一生,最幸运的就是启蒙聚奎,身处当时最优育人环境。正如他自己所说:“聚奎小学,为某儿时肄业之地,山川之胜,甲于全蜀学校,某之诗趣,得此诱启最多。”

聚奎学校位于白沙黑石山,办学百余年,名师荟萃,培育了英才成千上万。

701d9241bbc740868fd63625e883726c~noop.webp
聚奎书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吴芳吉10岁就读聚奎学堂。其时,校长邓鹤翔一扫过往办学迂腐阴霾,遴选留洋回国学生任教,以民主科学振兴聚奎。其弟邓鹤丹留学日本,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回国后,助兄兴教育人,以图振兴国家。

邓鹤丹留日同学萧湘,四川荣县人,同盟会员,回国后在家乡组织反清活动,遭官府追捕,潜逃聚奎避难任教。

22ae3ffcd7f14cc0b9d4e977116d60c0~noop.webp
黑石山萧湘亭

萧湘文学功底深厚,常讲屈原、陶潜、李白、杜甫、邱逢甲等人的爱国诗篇,教育学生立大志,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吴芳吉另一先生唐定章,讲述中国历史,引导同学们要热爱祖国,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吴芳吉在两位恩师教育引导下,受良好学风浸染,厚植爱国悯民情怀,为他日后成为爱国诗人潜移默化地夯实了根基。

0ac10c5104224a21bc0ffa2554f51d90~noop.webp
吴芳吉读过的书籍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北京沦陷。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宣统元年,萧湘在课堂上讲授作文课,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分析外交失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鼓励同学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并吩咐同学们读《外交失败史》书后写一篇作文。13岁的吴芳吉,很快完成了《读外交失败史书后》作文,约1400余字。

fd3097542be24dad9b8d736674418826~noop.webp

萧湘看了作文,批阅道:“以诗论文,有李太白之豪放与杜子美之谨严。何物神童,咄咄怪才!”并向校外传送,一时轰动全县,吴芳吉被誉为聚奎神童。

宣统三年,吴芳吉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0f8b7c18eede49dfa995937c6cc87fe4~noop.webp
清华园门

民国元年,四川广安籍学生何鲁(解放后曾任重庆大学校长)等同学被外籍教师所屈辱,激起学生公愤。吴芳吉被推为四川代表向学校抗议。学校无视学生诉求,反而要参与者悔过,否则开除。在校方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其他代表屈服了,他的挚友吴宓也写了悔过书。

十六岁的吴芳吉本可与其他同学一样,写悔过书,留下来圆出国求学之梦。但吴芳吉没这样做,他认为:“无罪而罚人,非法也;无罪而受人鱼肉,又从而屈服之,非吾为也。仗义执言,代人鸣不平,无过可悔。”他坚持不写悔过书,结果被校方无理开除。

5eb7bd3d56da449493af11a3178a39b4~noop.webp
川江纤夫

吴芳吉离开清华,只身返家。到宜昌时,资费用罄,生活无着落,正在一筹莫展时,幸遇重庆纤夫刘有福,经介绍当了货船纤夫,终于有了一口饭吃。吴芳吉经历了千辛万苦,返回重庆时,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形同乞丐。此行也让他得到磨砺也有不少收获,沿途体恤民情,观景揽胜,先后著诗70首,记叙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他拉纤做诗的苦难经历,也许在中国诗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吴芳吉诗作富有人民性,字里行间,都有自己亲身经历的痕迹。

d452ea0c43644bde83d7353d6e492a37~noop.webp

1918年8月,吴芳吉赴四川永宁中学任教。寒假,他到护国岩凭吊辛亥革命英雄蔡锷,作记叙诗《护国岩词》,赞颂蔡将军。

“护国岩,护国军。伊人当日此长征。五月血战大功成,一期永诀痛东瀛!伊人不幸斯岩幸。长享护国名……”

《护国岩词》, 很快传到了各地,受到了读者赞誉。其时,郭沫若留学日本,同学们争相传看,郭沫若看了以后也称赞不已。

942e5c7bc5e14af285270729efc2a5ad~noop.webp

1919年10月,吴芳吉在上海伏案三日,完成了关注当代妇女命运的长诗《婉容词》。

“……白杨何桠桠?惊起栖鸦。正是当年离别地。一帆送去,谁知泪满天涯!玉兔啊!我喉中梗满是话,欲语只罢。你好自还家,好自看家。一刹那,砰磅,浪喷花,鞺鞳,岸声答;息息索索,泡影浮沙。野阔秋风紧,江昏落叶斜。只玉兔双脚泥土抓,一声声哀叫他。”

《婉容词》素材源于永宁,吴芳吉得知婉容故事,亲临婉容陵园考证,婉容凄婉经历深深留在了心底,并把它融入了《婉容词》创作之中。

1920年8月,吴芳吉应校长胡子靖之约到长沙明德中学任教。

胡子靖乃辛亥革命元老黄兴的同学。吴芳吉在明德中学潜心教学三年,培养学生无数,也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c1e44ba3015740f5b359bbb97e39a95b~noop.webp
明德中学楚辞亭

1923年,吴芳吉倡议教职工捐资在学校屈子湖畔建楚辞亭,弘扬屈原爱国精神,陶冶学生情操。亭建好,吴芳吉题了一联: “楚辞亭畔无情水,屈子洞中莫逆交”。 明德中学学生、毛泽东的表弟文强把此联改为:“屈子洞中交莫逆,楚辞亭畔水无情”。胡子靖校长大怒,认为文强对老师不恭,决定将其挂牌除名。吴芳吉劝校长:“文强勇于改师尊之作,实属不易。改之,且更具气魄,虽犯校规,请破格优容,免以处分。”胡校长改变了决定。

e99a32ddc1354680b66ebc6d9d5a7886~noop.webp
明德中学校徽

某日,毛泽东、何叔衡、谢觉哉等到文强宿舍小聚,文强提及改联之事。毛泽东听后为吴芳吉虚怀若谷的气度而感叹,提笔写下“才思奇捷,落笔非凡。芳吉知春,芝兰其香。”

其后,吴芳吉应邀任教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并参与创办重庆大学。

在西北大学任教期间,适逢军阀混战围困西安城八个月,居民粮食紧缺,每天饿死成百上千。吴芳吉宁肯自己饿死,也不惜把奇缺的粮食分送他人,师生们对他的义举敬佩不已。

7bef770d8230457999efa73c53799aec_wh500x292
成都大学

1927年9月,吴芳吉应校长张澜之邀,从德感坝步行七天赴成都大学任教。其时,重庆没有一所大学,成渝间又无公路、铁路交通,受聘赴任,历尽了艰辛。川东学子上大学之艰难,可想而之。吴芳吉与成大物理系主任、川东籍教授沈懋德、物理系教授吕子方、化学系教授彭用仪等人商议,在重庆创办一所大学,方便川东籍学子就近求学。

8432fbcca49c4228b1ab3a5cfda17560~noop.webp
重庆大学部分创始人

1929年暑假,吴芳吉回重庆,与沈懋德、吕子方、彭用仪等人一起为创办重庆大学而奔走呼吁。吴芳吉还亲自撰写了《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军阀刘湘知道后,愿出资成其善事,并愿任校长。重庆大学选址菜园坝张家花园。1930年8月,吴芳吉受聘重庆大学文预科主任。

fc92de870cdd421086b722cbe6a4a853~noop.webp
重庆大学吴芳吉聘书

吴芳吉到重庆后,多方打听寻找表妹周敦琬。周敦琬是邓鹤丹的外甥女,与吴芳吉互称表兄妹,燕京大学毕业后,任教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经肖楚女介绍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春,周敦琬回江津任县立女子中学英语教师兼教务长,并任中共江津县委书记。1928年5月,周敦琬到设在重庆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工作,任省委委员、妇女部长、机关支部书记。1930年5月,其丈夫、中共四川省委代理书记刘愿庵,被敌人抓捕杀害。吴芳吉急于找到她,是想好好安慰她。

5696659d58b0420eae65d29019bebd5b~noop.webp
重庆城区一角

周敦琬住在储奇门一小院,这里是省委机关秘密住所。她知道吴芳吉在找自己,但党内有保密规定,她不能随意让表兄到机关。

1931年初,吴芳吉的学生文强来到重庆,住进储奇门小院。文强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兼川东军委特委书记。周敦琬在一次支部会上郑重提出,是否同意吴芳吉来访。文强了解吴芳吉,表态说:“这样忧国忧民的诗人,可以成为共产党的好朋友。”机关支部会议一致同意欢迎吴芳吉来做客。

吴芳吉多次到储奇门小院,看出了文强和周敦琬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也是情投意合的朋友,经他热心撮合,促成了这桩良缘。他还赠诗表示祝贺:“花好月圆人寿,人间天上良宵。春风美酒当醉,儿女英雄何骄。”

在与文强和周敦琬交往中,吴芳吉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主张有了深入了解,并表达了自己有入党意愿。经周敦琬提名,程子健附议,机关党支部一致通过吸收吴芳吉为中共党员,由文强将入党申请书交吴芳吉填写。此时,吴芳吉恰好不在重庆,错过了履行入党手续的机会。

后来,程子健工作调动,文强被叛徒出卖关押在二十一军禁闭室。打入二十一军的地下党员薛彦夫等人将文强解救出狱。不久,周敦琬与文强一起离开了重庆,吴芳吉与他们失去了联系。

67b363838ad849d79477c3b14d8b4ee8~noop.webp
江津中学老校门

1931年8月,吴芳吉就任江津中学校长。到校后,为了营造一个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学习环境,他先在校门外四柱上亲手篆书“学海津梁”,告诫学子们,学海无边,勤奋努力,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学校无足球场、田径场,他亲率师生把大西门城墙打开一个缺口,把缺口外荒地平整成足球场,并在官山坡上开辟出了田径场。

他购置发电机,让师生们不再秉烛夜读,而是在明亮电灯下学习工作。他兴办夜校,帮助炊事员、工友学文化、学知识。

6f960de134db45d9adf9c918998a8103~noop.webp
江津中学老校区

他亲立校训:“勤、诚、恒”。并写校歌:“杨柳青青梧叶碧,文窗掩映玻璃白。赖我神圣之少年,大幕同演风云剧。脑潮血战分今昔,唤醒国民魂与魄。片山几水澄砚席,日月跳凡莫空掷。”激励津中学生珍惜时光,勤奋学习,成为国家栋梁。

1932年1月,十九路军保卫上海,与日军打响了淞沪之战。吴芳吉给时任湖南省政府秘书长的老朋友刘鹏年去信:“吉欲赤手与倭寇拼之,决于下月东出。如湘军赴沪,诸兄为吉结识诸健儿。”

7ef763bc8d654e7c8c5bef4d3c41d6a1~noop.webp
江津中学老校区

江津县长谷醒华得知吴芳吉欲赤手空拳上前线与日寇决战,率师生代表苦苦挽留,劝说他致力于培养教育热血青年,也是为抗日作贡献。

吴芳吉亲赴前线抗日虽未成行。此后,每周校会他要讲述十九路军将士血战日寇的感人故事;报上刊登前线战报,他用红线勾注,张贴在学校中堂橱窗;他还发动全校师生捐款捐物,慰劳前线将士。

1932年5月3日,他应文幼章博士之邀赴重庆青年会演讲抗日新诗《巴人歌》。

5月4日,吴芳吉不顾多日劳累身心疲惫,返校当晚,立即召集全校师生,为大家朗读《巴人歌》,刚朗诵了几句,突然晕倒在了讲台上。经多方救治无效,5月9日,一代名师吴芳吉与世长辞,享年仅36岁。

d6ae92804a5d40eaaee69f28d8294147~noop.webp
黑石山吴芳吉墓

吴芳吉生前返黑石山游九曲池时说:“我死后可葬于此地,任听树声、鸟声、书声。”按其生前意愿,吴芳吉灵柩落葬黑石山梅林旁,碑文为中英文书写的“白屋诗人之墓”。

1944年4月9日,冯玉祥将军到聚奎鹤年堂为抗战募捐演讲,其后拜谒了吴芳吉墓并作《黑石山》诗一首,赞扬吴芳吉的高贵品格。

aed5e05cb4b64309aea7afcef0ab59ff~noop.webp
黑石山冯玉祥将军题词

“白沙镇,黑石山。吴芳吉,有坟院。吴先生,是铁汉。认真理,能苦干。在清华,不回还。中外人人把头点,被围八个月,那是在西安。有米送人,自己饿死亦安然。志士仁人心,既是英雄又好汉。我走到坟前,诚恳来祭奠。好朋友,未相见,彼此永远记心间。谁想到,今天经过黑石山,男女学校二大片,永远桃李无边缘。”

51de5d8dddd043d992a44f1aaa571aaa~noop.webp
黑石山郭沫若题词

1942年4月,郭沫若在北碚举办的白屋诗人手稿展览会,阅读了吴芳吉手稿后,不禁怆然,成诗一首,如今凿刻在函谷石上:“廿年前眼泪,今日尚新鲜。明月楼何在,婉约词有笺。怆然醴手泽,凄切动心弦。赖有侯芭在,玄文次第传。”

38aea3aa25334e519c1bde24e4777165~noop.webp

“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正是这种感人至深的忧国忧民情怀,“聚奎三杰”白屋诗人吴芳吉才会让人“动心弦”、常缅怀,“玄文”才会次第传。

6aa33f8cdb204bbd8e8f794fef1b0bad~noop.webp

(注:本文诗作,摘选于原江津师专中文科选注的《白屋诗选》;本文故事,摘选于吴芳吉孙女吴泰瑛所著《白屋诗人吴芳吉》)

 

责任编辑:马世豪
“最江津”APP下载
“最江津”APP——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网络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