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人民法院与重庆工商学校签署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防治协作机制框架协议
活动现场 记者 施婉莹 摄
江津融媒讯(记者 施婉莹 通讯员 闫洋 杨漫雨)6月19日,江津区人民法院与重庆工商学校在重庆工商学校大礼堂签署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防治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并为共建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护未来”青少年法律研习社举行揭牌仪式。
在大中专院校学生尤其是中职院校学生较易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和受侵害对象的背景下,江津法院与重庆工商学校以综合协作、依法推进、完善创新、开放包容为原则,共同签署了框架协议,挂牌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签署仪式 记者 施婉莹 摄
据介绍,依托该法治教育基地,重庆工商学校将进一步增设法治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基础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案例分析和法治思维培养。课程由江津区人民法院提供法律课堂教学,以及典型案件视频资料、典型案件摘报等相关法治教育资料。
揭牌仪式 记者 施婉莹 摄
颁发聘书 记者 施婉莹 摄
同时,双方将丰富各类在校法治教育实践,如开展“模拟法庭进班级”,由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通过模拟庭审过程,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实践;“我是法官”主题活动针对学生们之间的小纠纷、小争端,通过提交“法治小法庭”来解决,既锻炼了学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还可以让更多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法律”。
此外,学校还将通过法治文化建设,如布置法治橱窗、开展法治主题班会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营造校园浓厚的法治氛围。
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防治法治课堂 记者 施婉莹 摄
在建设“法护未来”青少年法律研习社方面,研习社通过指导老师带社团干部、社团干部带班干、班干带班级的以点带面方式,增强校园普法教育的覆盖面,及时了解识别学生风险苗头并及时制止、报告。研习社还将结合中职院校学生年龄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组织学生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等,在提升学生法律素养、增强社团活力的同时,为法治宣传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