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花椒“土特产”文章,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06-24 16:23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带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少不了产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土”字为基,开发乡土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来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如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

做好“土”字文章,要打开视野、用好乡土优势资源,“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乡村产业振兴唯有沾上“泥土气”,吸收“乡土味”,开发“土产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装满农民的钱袋子。

众所周知,早在明朝时期,川渝的花椒就是皇家贡品。且江津四面高山环抱,温度与降雨量适宜,为花椒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0年前,先锋镇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率先开始大面积推广花椒种植,因地制宜走上了致富新路子。2004年江津区荣获“中国花椒之乡”称号;2008年,江津花椒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2018年,江津花椒品牌价值经中国品牌研究中心评估达到63.66亿元;2021年,江津“九叶青”花椒籽成功入选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历史展览馆。

如今先锋镇拥有12.8万亩青花椒田,花椒年产值达到11亿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而如今,小花椒实实在在地成了先锋镇的特色致富大产业。

“特”字为纲,发挥品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

乡村产业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吸引力、竞争力。“土特产”要彰显特色,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走差异化道路,杜绝盲目跟风、亦步亦趋。

目前,先锋镇从“特”字上谋实招,动员13家花椒企业构建集标准化栽培、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新品种开发、深加工开发于一体的花椒全产业链体系,在食品、保健、医药、化工等4个系列7大类46个品种中尽展风采。2023年,江津区成功打造以花椒为核心,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科研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百亿级产业城,先锋镇花椒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余元。6月4日花椒交易市场开市,日交易额达500万元。电商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农业一应俱全,“花椒早晨在树上,中午在路上,晚上就到了您各位的餐桌上,现在,花椒还坐上了飞机,漂洋过海,走出了国门,迈向了世界。”

“产”字为要,推动三产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形成一定规模,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促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跳出产品看产业,立足链条聚集群,要通过培育发展乡村民宿、康养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更多乡村从单一“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先锋镇从“产”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强镇优势,倡导市场化旅游营销模式,鼓励发展“短视频+乡村旅游”,创意策划开发旅游产品。引进社会资本开展花椒文化艺术节、花椒高质量发展论坛、花椒文创产品创作展览等活动,增加乡村旅游消费后劲。打响“‘稻’先锋·‘椒’好运”乡村旅游品牌,规划建设高质量社会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5个,持续推动“花椒BA”赛事、全国钓鱼比赛、全国棋类等赛事活动,着力打造“花椒全产业链特色镇”。2023年,先锋镇累计接待游客18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1300余万元,辐射带动就业5000余人次,人均增收1.8万元。

编辑:马世豪
编审:马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