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变脸”猕猴!四面山林区再次记录到野生藏酋猴
江津融媒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韦雪林 郭越宏)日前,四面山森林资源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四面山森服中心”)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实时回传资料时,发现一只成年藏酋猴正在仔细观察红外相机镜头,在随后的几天内,又相继观察到多只藏酋猴个体。这是继2022年四面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野生藏酋猴族群后,再次记录到它们的活动踪迹,充分印证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是野生藏酋猴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藏酋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也是我国猕猴属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 — 3100米的北亚热带至暖温带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稀树多岩地带。藏酋猴为杂食性动物,主要取食各种植物的枝叶、嫩芽、果实、树皮以及竹笋等,同时也会捕食昆虫、蛙、鸟卵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藏酋猴被称为“最像人类的动物”,成年雄性个体脸上会长出浓密的长毛,类似人类的络腮胡,看起来像是老年猴子,但实际上它可能正值壮年。此外,藏酋猴还擅长“变脸”,其脸部颜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年时呈白色,成年后面部为鲜红色,到了老年阶段则转变为黑色,甚至可能出现黑色的“老年斑”,这一特性也为我们初步判断其年龄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野生藏酋猴选择在此栖息,体现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优越性。森林的高覆盖率不仅能够满足藏酋猴对栖息环境的需求,森林中丰富多样的食物种类和清洁的水源还能够满足其取食偏好。下一步,四面山森服中心会秉持“守山护林”初心,全面强化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动物栖息环境和生态质量,吸引更多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来此定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