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江津聚奎三杰,历史学家邓少琴

2024-07-03 09:12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07-03 综合

黄 淳

白屋诗人吴芳吉在聚奎学校求学时,结识了两位学友,邓少琴与张采芹,并成为了情投意合的挚友。三人学有所长,分别以诗、书、画名冠巴蜀,而被称之为“聚奎三杰”。

白沙蟾蜍洞瀑布

本文主要讲述“聚奎三杰”中的历史学家邓少琴的故事。

邓少琴,清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四月初八出生于江津白沙镇几子场人,别名作楷、绍勤,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邓少琴一生坎坷,历经了无数艰苦磨砺,从磨砺中锻炼意志,增添社会知识,贴近风土人情,为成就史学大师奠定了扎实基础。

黑石山萧湘亭

邓少琴八岁入几子初小,十岁入聚奎学校,是白屋诗人吴芳吉的同班同学。1911年11月,在同盟会会员、国文教师萧湘的影响下,14岁的邓少琴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白沙首义反清活动。毕业后,先后入职上海右文社、重庆《强国报》社、《新蜀报》。1921年,中共青年运动早期领导人萧楚女兼任《新蜀报》主笔,邓少琴与之共事,初受革命思想熏陶。邓少琴曾任四川大学版本整理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等职,为开创巴蜀与重庆文博事业呕心沥血。1990年1月16日,邓少琴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3岁。2022年4月,邓少琴被推荐为第二批江津籍重庆历史名人。

巴蜀历史学家邓少琴

邓少琴被誉为“聚奎三杰”,不仅与知识渊博、名冠巴蜀有关,还与为吴芳吉挚友有关。

邓少琴与吴芳吉是同班同学,也是患难与共、情深谊重的挚友。在聚奎求学时,邓少琴与吴芳吉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勉励,课余则同在一起探讨人生,寻幽观景。黑石山下,驴子溪在层层梯田间蜿蜒流淌,上下相连的蟾蜍洞瀑布、高洞瀑布垂落跌宕,风景格外秀美,他们常在课余前往洞中探险,增添少年胆识与人生磨砺。樟树林间,九曲清池水波涟漪,邓少琴执笔画扇,吴芳吉吟题诗句:“袁家溪畔一渔翁,得鱼数尾化为鹏”。

高洞水电站堤坝与跳礅桥,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为江津第一座水电站,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黑石山九曲池

1916年,邓少琴随吴芳吉和吴内弟何树成同赴上海谋生,求职无果,盘缠将尽,一人一天一面包,饥饿难当奄奄一息。邓少琴在中华书局任职校对,薪金微薄,吴芳吉同住书局宿舍,遇何树成犯病医治,三人入不敷出,每天靠一碗稀粥勉强度日。军阀张敬尧窜扰川东,家乡遭兵祸,邓少琴与吴芳吉急忙回川,路过忠州时被官兵疑为“侦探”,幸得吴芳吉善言巧说,才免于被枪杀在江边。

聚奎书院,邓少琴求学的地方,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邓少琴从教若干年,传道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受聘于聚奎高小、重庆联合中学、省立第二女子师范、江津中学等校教授国文,曾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讲授川康历史、川康金石、川康史地、西南民族史等课程。在重庆博物馆期间,先生为提高年青一代文博知识水平,还在馆内开设《华阳国志》讲座,每周三次,时间长达两年之久。

聚奎书院中堂

上世纪三十年代,邓少琴的“双勾”书法在重庆很有名气,其代表作有《益教汉隶集录》。如今,北温泉公园门墙上留有邓少琴书写的“柏杯”“数帆楼”“洗尘”等题匾。先生做学问,尤其注重手抄史料,几十年来,先生手抄的史料有数百万字,并有条不紊地分类保存。

1984年,先生年事已高,不再担任行政职务,改任重庆博物馆学术顾问。他身患重症多次住院,仍然手不释卷,著书立说从未间断,住院期间还完成了30万字的《巴蜀史稿》。

历史学家邓少琴

先生一生淡泊简朴,93岁高龄与世长辞,当人们走进他居所,环顾四周,无一时髦家当,满目是书。写字台上搁了一张大层板,为的是多放书,便于写作时查找。

先生病重,叮嘱家属“丧事从简”,告知馆中同事“没做完的事要继续做完”。先生归葬黑石山故里,其子女按照先生遗愿将先生留下的2500元捐给了母校聚奎中学,学校将此款设“邓少琴奖学金”。

黑石山饮水思源池

邓少琴宅心仁厚,助力民生大计不遗余力,从善厚道江津人之优良品格在他身上表露无遗。

上世纪三十年代,四川省在重庆北碚开设平民教育实验区,扶助民众长技能、谋就业,走“实业救国”之道。邓少琴应卢作孚之邀,先后担任北泉公园主任、北碚天府煤矿公司经理、重庆川江航务管理处秘书等职,还参与了筹建西部科学院。十余年间,先生为开展平民教育,帮助平民获得求生本领,推行“实业救国”愿景可谓尽心尽力。

北碚北温泉公园

1933年,川北受灾,邓少琴受四川省安抚委员会主任张澜之命,在卢作孚任组长的救济组任救济队总队长。他深入苍溪、南充、遂宁、合川等灾区,发放衣物粮食救济灾民,竭尽全力奉献爱心。

邓少琴情系白沙,热爱故里,当家乡遭灾,他义不容辞返乡帮助重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白沙古镇东华街民居

1934年9月2日,白沙遭受特大火灾,烧毁房屋2500多户,商店、工厂200多家,川东繁荣市镇瞬时变成一片焦土。

为了恢复白沙市镇,江津县成立了“白沙复兴委员会”,由县长罗玺兼任委员长,拟邀请邓少琴担任常务主任。此时,在渝白沙工商界人士筹集了救灾款数万元,也恳请邓少琴回乡主持修复工作。邓少琴毅然放弃了在北碚的优厚职位,回乡主持修复工作,并邀约聚奎校友曹钟涛工程师,以及数名建筑师同赴白沙参与修复建设。经过周密调查与勘测设计,邓少琴亲拟了《白沙灾后复兴之具体办法》等规划方案,重建民宅、商场、工厂,完善市镇街道,增加公园、消防站、图书馆、博物馆、国术馆等重要公益设施,还提出了在朝天嘴筑炮台、大旗山建钟楼、修公路通贵州的愿景设想。

白沙古镇临江吊脚楼

白沙旧街道大多地处斜坡上,宽约3至5米,石板路面高低不平,弯拐又多,工商经营者苦于搬运难,成本高,且一遇火灾,施救无方。邓少琴高瞻远瞩,把沿江平行主街道截弯取直,扩宽为10米,上下连接的9条纵向街道扩宽为9米。街面的宽度,不小于两丈,两旁人行道不小于四尺,并预留停车场。在建设街道中,邓少琴还与曹钟涛等工程师一起,不辞辛劳,亲自拉大石滚碾压路面。在邓少琴的主持下,白沙市镇复建有序推进。如今的中兴路、光华路,就是当年邓少琴规划建成的。

白沙古镇中兴路
白沙老街夜色

邓少琴是巴蜀著名的史学大师。他刻苦自学传统国学、社会科学知识,在史学、金石学、舆地学方面所下功夫尤深。他先后担任西康通志馆编纂、四川大学版本整理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西南博物院业务秘书、重庆博物馆副馆长,兼任四川省文物志编纂组副组长。

高洞电站引水口

邓少琴从事史学研究,不辞辛劳,用双脚丈量天下,用双脚感知社会,也用双脚增添素材、丰富人生。他一生笔耕不辍,撰写了无数史学宏篇巨著,也书写了自己流芳百世的精彩人生,特别是对西南史研究,成果丰硕,有的还是此类研究开先河之作。

1932年,邓少琴在刘湘二十一军军部编译委员会工作,适逢“九·一八”事变,他编著《日本维新与对华之政策》《三百年间人民自卫之先例》等文章,分析日寇侵华动机,激励民众积极参与抵御外侮斗争。

1936年8月,邓少琴担任“成灌嘉峨风景区管理处”筹备处主任,他以丰富的史学知识和对景区概况的熟悉,编著《峨眉导游》一书,1938年初版,助推“峨眉天下秀”“都江古堰奇”等风景名胜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北温泉公园

1942年初,邓少琴沿水路东下,了解嘉陵江、涪江航运与抗战军粮下运情况,回重庆后,撰写了《四川史志》《重庆史志》等书,被列为学典馆藏丛书。

1945年至1946年期间,邓少琴为了查明西康历史地理沿革,两次长时间实地考察。

第一次经德格,沿金沙江而上至白玉、巴塘,再到理塘、雅江、东俄洛,又沿力曲河南下,至木雅乡,再至泸定、天全,1945年底到达芦山,历时半年。

第二次调查在凉山州境内。1946年1月,先生从芦山出发,经雅安、荥经、汉源,石棉、越西、冕宁、盐源、米易、最后由会理返成都,又历时半年多。

他两次调查,披霜踏雪,历经寒暑,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了西康历史地理沿革、遗存文物、民族源流、民俗风情,留下《西康民族采风录》笔记十余册。其中《西康木雅乡吴王甲尔布考》,探索了西夏灭亡后,一支遗民迁徙定居于西康地区的史迹,是西夏史研究的重要论著之一。

白沙古镇善堂中医药博物馆

在四川大学任教期间,先生常为《中国边疆》等刊物撰稿,先后发表了《清季宁属普格之设属》《昭觉之汉石刻》《德昌四十年间夷汉户口之消长》等文章。先生编撰的由四川汉代碑刻拓本双钩摹写而成的《益部汉隶集录》,由川大出版社出版。

1951年11月,先生参与宝成、成渝铁路沿线考古调查发掘,并为重庆红岩村、歌乐山烈士陵园的建馆筹备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1952年秋,先生前往贵阳惠水、安顺等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并为博物院征集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回渝后撰成《贵州文物调查报告》《贵州高摆旁瑶族访问记》。第二年又赴滇征集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如今,重庆博物馆藏有大量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其基础就是由先生奠定的。

白沙古镇朱家洋楼中师陈列馆

1956年时,先生编写的《重庆市博物馆馆藏画像砖选集》,是四川汉代画像砖图文并茂的第一本出版物。

1960年,先生发现荣县文庙内北宋宣和三年刻的《九域守令图碑》拓片,断定为现存中国最早之石刻地图,并撰文在《地理集刊》上发表。

黑石山钟鼓二亭之一

1973年,先生时年77岁,为了进行四川悬棺葬与百越地区悬棺葬的比较研究,自费前往浙江临海、福建武夷等地进行考古调查。他白天调查,晚上在旅店整理笔记,回渝后,撰写发表了《百越悬棺葬和百濮幽崖葬》《武夷岩棺葬调查》《谈西南的岩棺葬制》等文。这是新中国建国后对百越地区悬棺葬课题的首次实地考查,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1983年,先生将数十年间搜集的川江水系航运史料,捐献给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志编委会,并由先生为主编,将这批史料编纂为《四川省内河航运史志资料》两册,共80多万字,对川江沿线经济建设及三峡工程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邓少琴编著的《巴蜀史迹探索》

先生对巴蜀史研究深入且成果颇多,先后编著了《巴蜀史迹探索》《巴蜀史稿》等稿。其中《巴蜀史迹探索》,1984年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85岁时主编《重庆简史与沿革》,现在重庆地方史研究硕果累累,先生为之奠定了扎实基础。

先生撰写的专著和手稿还有《近代川江航运简史》《西南历史地图集》《西南交通史》《扬子江上游的开发》《康藏研究》《涪陵新出土的巴族铜器和错金编钟》《天风阁诗稿》《北泉金石文徵》等等。

黑石山一夫当关石

2002年,邓少琴诞辰105周年,四川省历史学会专门召开“邓少琴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川渝两地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弘扬邓老的学术思想,纪念这位史学前辈。其子女出资、巴蜀出版社出版的《邓少琴西南民族史论集》也同时面世。《论集》选编了邓老一生所撰关于巴蜀史与文物、巴蜀民族史志以及巴蜀近现代史的代表性论著。

黑石山鹤年堂报告厅

邓老生前是重庆民盟图博支部的优秀盟员。邓老虽然去世多年,他所在的支部盟员们仍承袭爱心奉献传统,既认真履行参政党成员职责,还多方筹措资金物品捐赠基层。民盟图博支部两次到江津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向西湖镇、柏林镇学校捐赠了数千册图书和文具用品。

写此稿,也期待有助于传承先生爱祖国爱家乡诚朴忠实的优良品格,传承先生关注民生从善厚道的爱心情怀,传承先生严谨专致一丝不苟的治学理念,传承先生专注事业锲而不舍的奉献精神。

远眺高洞电站拦河坝与石平桥
白沙古镇夜色

(注:此文稿故事与图片,部分摘自于民盟有关文稿、江津区文管所有关文稿和相关网络文章,谢谢原作者)

责任编辑:肖彦
“最江津”APP下载
“最江津”APP——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网络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