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多措并举加强“黑救护车”监管
江津融媒讯(通讯员 黄欢)近年来,一些未纳入“120”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但具有“120”急救类似外观标识的“黑救护车”,时常伪装成救护车在医疗机构附近“拉业务”,对患者及家属的切身利益造成了损害,严重破坏了正常医疗秩序。连日来,江津区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专项整治,采取有力措施整顿医疗乱象。
部门联动,加大打击力度。开展卫生健康、交通、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以区级医疗机构周边为重点区域,严厉查处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使用急救中心名称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客运经营;非法使用急救中心名称标识行为等违法行为,共排查违法线索5条,涉及车辆5辆。通过联合执法检查,有效促进院前急救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畅通渠道,加强投诉办理。经请示上级部门后,进一步畅通了投诉监督渠道,强化12328、12345热线以及24小时值班电话的运行管理,及时受理非法营运等各类投诉举报案件,并根据举报投诉线索,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
广泛宣传,提高群众意识。开展“送法律知识进基层”活动,走进区级医疗机构,面向医务人员以及就诊患者宣传讲解《重庆市救护车管理办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道路营运机构等所属驾驶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要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救护安全有序。
建立机制,进行长效整治。初步建立医疗机构+卫生健康+交通的协作机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救护车辆,完善车辆布局,探索建立出院医疗转送服务体系。卫生健康、交通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抽查执法,建立信息共享的长效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运营违法行为。
江津区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针对“黑救护车”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监管漏洞,铲除“黑救护车”可能滋生腐败的土壤。结合专项整治行动,探索建立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联合抽查执法、信息共享、多部门联合惩戒等长效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