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 倾听文物传来的历史之音
江津作为聂荣臻元帅故里,陈独秀晚年寓居地,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具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博物馆所蕴含的浓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恰巧与之相契合。
本期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江津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江津博物馆,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是知识的海洋,更是激发爱国情怀的神圣之地。让我们透过明亮的玻璃框,跨越时间的长河,去追溯物件所承载的故事和情感,从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中汲取红色能量。

江津博物馆属于综合地志类博物馆,位于江津区滨江新城五馆三中心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0818平方米,展厅面积4137平方米,平均每年接待观众15万余人。馆藏文物676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共计290件/套,其中推荐国家一级文物4件/套,二级文物35件/套,三级文物251件/套。
现有基本陈列“大江要津 文华之地”1个,通过远古记忆、汉唐古城、长江要津、变革新生四个单元,展示江津自石器时代到1949年11月28日解放期间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风土人情。每年还立足地域文化,推出至少5个原创临时展览,配合展览开展宣教、文创研发、讲座活动。
讲好博物馆故事 厚植爱国主义底蕴

作为人类物质文化遗产收藏保护和对外宣传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江津博物馆一直践行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服务发展的使命,让游客朋友在博物馆感悟历史的悠久与醇厚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充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变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自2020年1月2日开馆以来,江津博物馆围绕本职职能,不断“活化文物”,充分发挥教育、展示和研究功能,高质量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至今,共计获得26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个,市级奖项16个,“大江要津 文华之地”江津区博物馆基本陈列获评2020年度重庆市“十大优秀陈列展览”;江津区文物管理所(江津区博物馆)获得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琼瑰盈怀——“聚奎三杰”诗书画作品及文献资料展》荣获首届重庆都市艺术节优秀展览(活动)一等奖;《虎啸风声步步高——壬寅年虎年春节特展》荣获2022年度重庆市博物馆优秀展览项目形式设计奖等。
线上线下齐发声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如何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作为江津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津博物馆积极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公众教育的重点方向。不仅在基本陈列展中设置《变革新生》单元,还策划了《“庆祝建党100周年”——见证百年征途》特展、《少年意气 赤子诚心——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江津印记图文展》等临时展览。同时,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见证百年征途”文物故事》《溯回长江要津》系列、《江津历史名人》系列。

此外,江津博物馆还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结合展览、传统节庆、学术研究开展系列讲座、社教活动79场,如开展《红色故事会&红色故事绘》社教活动、《听红色故事,忆峥嵘岁月》线上直播,结合馆内展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解活动,结合巡展开展进校园、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弘扬先辈们追寻真理、负笈求学、敢于担当、报国为民的伟大精神。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江津博物馆将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挖掘爱国主义相关文物和历史人物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内容建设,推出爱国主义展览和活动,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和品质,将基地建设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生动课堂。
记者 陈俊希 实习记者 王瑜惠 通讯员 吕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