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
罗安会
朱沱的酿造史堪称久远。据考证,唐宋时期的汉东城(现朱沱)就有酿造酱油的记录,那时生产的“口蘑酱油”已贵为贡品,送京城作御品之用。
谈起老酱园厂,就得讲到一个人——我故乡的邻居梁山六。我比他大两岁,喊他山六。阳春三月,我回乡踏青,只见50年前年轻、帅气的他,而今已满头白发、体型富态。
山六出生在朱沱农村,因家里贫穷,他读完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13岁时,他拜师学中医,因天资聪颖,15岁就背着药箱同师父走村串户、坐诊开处方了。18岁那年,他遇到了人生的转折点。
1973年,湘渝铁路竣工,山六回乡担任了供销社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并直管酱园厂。许多人都拭目以待:这小伙子能管起这一大摊子事吗?
那时物资紧缺,什么都凭票供应。山六掌管着供销合作社及四个公社(镇)供销社100多名职工,还有全区8万多群众生活生产用品供给,这对他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但他肯学肯干,一颗心扑在工作上,经过20多年辛苦打拼,把事业做得红红火火,并荣获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主管的企业成为全国供销系统“百强企业”,他还创新性地在酱园厂推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机制,引得外地同行都慕名前来学习取经。
日起月落,冬去春来。供销社把60年前公私合营时的“同泰祥”“六合春”“德兴隆”“德永昌”四家百年老字号酱园厂合并成朱沱酱园厂,主打产品有酱油、麸醋、豆豉、豆瓣、盐白菜。他要求职工严格按照传统工艺酿制的产品深受远近客商青睐。
就在山六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基层供销社改革了,经营30多年的基层供销社就此解体。
山六陪着我绕着古镇老街转悠,老街上不见了我们儿时的脚印,边走边看,心情复杂。能给我慰藉的,唯有山六炊烟袅袅的酱园厂。跨进木质双扇大门时,就见门厅墙上挂着“重庆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山六从供销社出来,购买酱园厂已有24年。忙时他请临时工,产品自产自销,没请采购员、推销员、技术员,凡事亲力亲为。山六深情地说:“几代人共创的牌子,我得好好传承下去啊!”
山六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永川院校教书,工作很有规律,可是山六硬要儿子回来接班。架不住父亲各种“思想工作”,儿子准备回来和父亲一起将酱园厂打理得更加精细。
朱沱气候温润,江风习习形成河谷气候,为微生物衍生提供了好环境。朱沱的酱油、麸醋、豆豉采取自然发酵方法,25摄氏度左右的气温最适宜蛋白质降解生成氨基酸、多肽等含氮物质,从春季到夏初是最好的发酵酿造时间。山六的儿子回家休假,临时当起了导游,指着围墙内那一排排盖着沙网盖、整齐地摆放在空地上的晒缸说,朱沱酱油选用黄豆、小麦制作,经浸泡、蒸煮、加曲、发酵、拌和均匀后入缸,经三年以上日晒夜露,吸收日月精华、吮吸天地灵气,酱油发酵体逐一转为红褐色,汁液浓稠、味美醇厚、回味悠长。“我们做的,正是儿时熟悉的味道。”
“儿时的味道?”我心一动。
“对,最纯正、最纯真的味道。这是我们的追求和坚守。”山六说,如果要“走捷径”,机会很多,可他只想诚信做人。有一年,有商人要和山六合作,提出销售毛发酱油,价格低廉,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达1。5%以上。
山六一听就明白了:毛发酱油是有害物质,销售这样的产品是严禁的。山六怒怼对方:“市场上普通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0。4%,我生产的原生态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1%左右,你居然敢说你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达1。5%以上,这个黑心钱我不能找!”对方悻悻走了。
“做人讲品格,经营走正道。为什么能做成老品牌?靠的就是诚信经营呀!”山六满脸笑容:“现在好了,儿子儿媳下半年来可接班了。”
四层楼的厂房里,蒸料、发酵、产品传送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楼是搅拌车间,将蒸煮发酵的大豆加盐、醪糟、烧酒、中草药,然后搅拌。山六的产品从不添加防腐剂、味精,氨基酸态氮含量也比同类产品高。山六为此十分骄傲:“啥叫工匠精神?我理解就是求精、求细、求实,将自己手里的事做到最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