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玉文化周:“国之玉匠”直播间开启玉韵品鉴之旅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12-06 15:06

江津融媒讯(记者 周小烨 实习记者 贺雪)12月1日至12月8日,江津正举办“玉见江津 玉鉴未来”首届江津玉文化周。12月5日16时“国之玉匠鉴江津玉韵主题访谈”直播活动在江津玉雕大师文创中心开展,邀请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会长陈健,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游高轩做客直播间与网友互动,开启一场江津玉韵品鉴之旅。

直播期间,陈健会长与游高轩大师以其专业的视角、渊博的知识,深入剖析江津玉的独特魅力。从江津玉的色泽纹理、玉雕的精妙、产业崛起等方面为网友们进行详细解读与品鉴,让大家隔着屏幕也感受到了江津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硒赐百福,玉润江津。近年来,在重庆江津发现一种色彩丰富、具有鳞状皮纹的二次河磨籽玉,其摩氏硬度、相对密度、折射率等指标优良,极具鉴赏价值,且不同程度富含硒元素,故名“江津玉”。重庆江津玉的发现填补了重庆不产玉石的空白。

“江津玉是近年来玉石产业的‘新宠’,频繁出现在中国工艺品雕刻工技能大赛以及一些全国性技能竞赛的舞台上,产生了很大的一个亮点。首先,江津玉摩氏硬度达到了7度,接近于宝石级的一个硬度标准,对于玉石材料来说硬度达到了这个级别,就意味着它宝石光、玉质、光泽度和它的可琢性就达到了标准。第二个,密度达到了2.66,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有这几个基本的指标,玉石里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水平。”

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游高轩表示,对于玉料市场或者整个玉石珠宝产业来说,在现在百花齐放、需求的差异化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江津玉的出现,弥补了市场的需求,也增加了玉石品种的多样性。

玉雕艺术在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玉器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直播中,主持人还现场展示了一些江津玉雕作品,它们不仅工艺精湛,独具匠心,其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获得了直播间网友们的连连称赞。
 

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江津玉产业,建立了江津玉文创街区,运营了重庆江津玉雕大师文创中心,制定江津玉地方标准,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的思路,在资源勘察、标准制定、品牌培育、人才引育、市场规范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两位嘉宾在探讨江津玉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时,在资源开发、市场竞争、创新发展等方面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

“江津玉产业公司、大师工作室一定要走出去,把江津玉玉雕的魅力,它的材质、特性展示出来,让更多人爱上江津玉,把华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承,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会长陈健说。
 

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游高轩认为江津玉的可塑性较强,对产品的开发上可以更深入的研究,“把江津玉产品做成系列化产品,从艺术品层面的产品到实用性产品,再到文创产品成系列的开发,做一个科学的市场定位,从消费人群做详细区分,这样更有利于满足大众需求。”

目前,江津正在全力建设重庆珠宝玉石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硒玉之城”。江津通过成立国有企业统筹产业规划和建设,承办全国工艺品雕刻工职业技能竞赛、各类珠宝展览,建设江津玉博物馆、玉石交易中心、江津玉文创街区等形式,打造更多旅游IP“打卡地”,提质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主题访谈通过“江津融媒”视频号、“最江津”APP、“重庆江津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抖音号进行同步直播,综合浏览量达10.1万,点赞超3.5万,评论2000余条次。
 

编辑:李红霞
编审:肖彦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