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坦银:退休不褪色 余晖映初心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12-09 17:10

江津融媒讯(通讯员 向娇)在江津区李市镇大桥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虽已至暮年,却依旧精神矍铄地奔走在乡间,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共产党员的担当与奉献,他就是邱坦银。

邱坦银,生于1935年4月,曾任大桥乡党委书记,1995 年退休后,他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继续扎根乡村,成为村民们的知心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邱老书记”。

摆茶桌化纠纷,以公心筑和谐

退休后的邱坦银,依旧居住在大桥场镇的老房子里。每到赶场天,他家门口总会摆上一桌茶,这桌茶可不简单,它是邱坦银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的“调解台”。邱坦银热情地邀请村民们来喝茶聊天,当话题涉及到矛盾纠纷时,他便凭借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公正无私的态度,耐心地倾听双方诉求,不偏不倚地给出调解方案。近30年来,无数的矛盾在这杯茶与他的诚心相待中顺利解决,乡村的和睦得以长久维系。如今,当初的简易茶桌已发展成了村里的夕阳调解室,而 89 岁高龄的邱坦银,依然坚守在此,秉持着“法为上、礼为先、和为贵”的理念,为村民们排忧解难。“他办事公道,为人真诚、热心,我们都服他!”78 岁的邱济村对邱坦银由衷地赞叹道。邱坦银自己也表示:“他们能到我这儿来,就是对我的信任,每次能成功化解矛盾,我都倍感欣慰,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

创体协聚活力,桑榆未晚霞满天

大桥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老龄化问题严峻,留守老人的养老难题亟待解决。邱坦银看在眼里,急在心中。2005 年 8 月,他毅然带领几位退休人员,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的艰难处境下,凭借着满腔热血,创建了大桥村老年体育协会。从最初的寥寥 4 人,逐步发展到如今的 819 名会员,邱坦银在会长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近 20 年。面对协会经费短缺的困境,他积极谋划经济创收活动。春节期间组织玩龙灯筹集资金;承包公路维修维护工程;利用闲置田土种植稻谷、青蒿等作物售卖;自费组建餐饮一条龙服务。在他的努力下,协会资产达到了 30 多万元。同时,协会还订阅各类报纸杂志,供老年人免费学习,并在赶场天集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今年,又在李市镇沙溪、洪滩桥等小组设立老年人服务点,为老人们提供了看书、看报、开展棋牌娱乐活动的场所,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邱坦银的带领下,大桥村老年体育协会荣获重庆市“银龄健康之家”、江津区第一批“银龄健康之家”等荣誉称号,大桥村也被评为健康江津全民健身示范村。

献良策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路

邱坦银不仅心系村民生活,更是时刻关注着乡村的整体发展。他深知交通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多次慷慨捐资修建村里的通组公路,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为解决村里土地荒芜问题,他不顾年迈,拄着拐杖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详细调研摸排情况。他提出将荒芜土地由村组集体耕种的建议,并身体力行,带领老年人承包土地,种植苦蒿、菊花、油菜、粮食等作物。如今,原本荒芜的土地再次焕发生机,种上了粮食和经济作物,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为村组增加了集体活动经费,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的发展。大桥村党委书记邱永全感慨地说:“邱老书记一直关心支持村里的发展,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环境卫生治理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宝贵且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邱坦银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退休不褪色的高尚品质。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桥村的和谐之路、幸福之路、发展之路,在这片他奉献了一生的土地上,持续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建设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编辑:程雨
编审:肖彦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