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镇燕坝村驻村工作队:用“心”驻村 用“行”助村 用实干实绩书写驻村帮扶“青春”答卷
江津融媒讯(通讯员 张皓然)2024年,龙华镇燕坝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始终牢记组织重托、扛起职责使命,尽职尽责驻村、用心用情帮扶,在驻村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一个主线;做好防止返贫、产业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治理四个重点;发挥乡村发展指导员、方针政策宣讲员、上下协调联络员、村级事务辅导员、为民办事服务员五员作用;坚持抓党建促引领、抓示范促带动、抓帮扶促发展、抓治理促和谐、抓宣传促推广五个抓手为内容的“1455”帮扶工作思路,携手村“两委”,进一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奋力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努力交出乡村振兴高分报表。
坚持抓党建促引领
让组织堡垒“强”起来
严格履行党建责任。全力支持村党委抓紧抓实党建工作,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实施“燕归来”人才计划,回引各类人才3名。储备书记后备力量2名,配备一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选育后备干部2名,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组织村组干部赴嘉平镇、杜市镇等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组织党员赴重庆枢纽港产业园、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活动,与中国银行江津支行等5家单位党组织开展联学联建活动。
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实施甘薯加工等衔接资金项目3个,硬化农村公路2公里、人行便道3公里,安装庭院路灯90盏,完成三格式户厕改造31口。重庆鲁能美丽乡村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诚智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邱本平获评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全区首所新型职业农民学校挂牌成立。
创新服务群众载体。开展“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活动,62名在家党员户挂牌亮身份,每户至少联系服务3名群众。组建龙门阵服务队、助农服务队和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常态化活跃在农家院坝、田间地头、群众家中,解决群众诉求200余个。
坚持抓示范促带动
让特色产业“兴”起来
科学描绘蓝图。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政策等多重优势,坚持“133”工作思路,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目标,重点做好特色产业、城乡融合、乡村治理三篇文章,加快建设原乡生活体验地、都市近郊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供应地。
助推产业发展。坚持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双轮驱动,一手抓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培育1000亩富硒红薯、1000亩优质柑橘、300公斤人工虫草、2000亩绿色蔬菜、600头欧洲肉牛、15吨南美白对虾、300万只特色蛋鸡等“红橙黄绿棕褐白”七色农业主导产业。一手抓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形成集休闲度假、生态采摘、亲子研学、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文旅产业业态,打造以“观虫草养殖、游气象公园、玩童话世界、采生态瓜果、抓南美对虾、品富硒美食、饮珍硒泉水、住房车营地”为主题的精品观光旅游路线。
壮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打造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物业租赁、乡村旅游、劳务经济、研学经济等“六种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80万元。
坚持抓帮扶促发展
让帮扶网络“织”起来
守牢防返贫底线。全面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三大行动,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对脱贫户、低保户、“两类群体”开展全覆盖走访排查,有效防止返贫。今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435户次、1746人,接待群众350余人次,收集办理群众意见建议30余条次,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和知晓率。
统筹帮扶资源。召开区委办公室帮扶集团工作联席会1次,筹集到位帮扶资金35万元,开展消费帮扶11万元。拓宽各类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开展直播带货活动5场,宣传推介燕坝三宝(柑橘、鸡蛋、虫草)和各类农副产品,全年电商交易额突破400万元。
抓好项目建设。持续抓好项目谋划、招引、建设、服务工作,包装策划争取项目15个,落地实施12个,总投资近6亿元,西南片区单体规模最大蛋鸡养殖项目明年3月建成投产。
坚持抓治理促和谐
让服务群众“实”起来
探索开展乡村善治。坚持“五治”融合,探索实施邻里制乡村治理新模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讲理坝等场所搭建邻里议事亭,坚持邻里事邻里议邻里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协商,实现大事共议、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变“反应式管理”为“参与式治理”。
扎实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开展巴渝和美乡村五星示范创建,制定院落环境卫生管护机制,全区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观摩拉练现场会走进燕坝村,“四制一化”长效管护机制经验获全区推广。
狠抓乡风文明治理。开展道德文明之星、创业之星、见义勇为之星,好家风家训“三星一好”评选活动,成为全区首批“小院家”乡村治理试点村,积分制工作考评在全区175个行政村中位居第三,两名村干部分别获评重庆市村庄清洁行动工作表现优异个人和江津区最美志愿者,持续用先进典型引领道德风尚。
坚持抓宣传促推广
让对外形象“提”起来
深化对外合作交流。与重庆广电集团、中国绿发集团重庆分公司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等高校达成合作共建协议,依托高校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
开展各类文旅活动。承办重庆城市定向越野赛(重庆鲁能美丽乡村站),吸引市内外300余名队员参赛。成为区摄影家协会、区作协等文艺团体文艺采风写生创作基地,参加全市“第一书记晒‘咱村’”短视频活动获优秀奖,持续擦亮“鱼跃龙门·多彩燕坝”文旅名片。燕坝乡情馆建成开馆,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举办送文化、送电影、坝坝舞活动70余场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注重舆论宣传引导。中渝媒体和区级媒体150余次宣传报道燕坝,全方位呈现好、多角度展示好、深层次阐释好燕坝乡村振兴工作成果,全力讲好燕坝故事、传播燕坝声音、展示燕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