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查处一起医师未按注册执业类别执业案

江津融媒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晏宛秋) 近期,江津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接案件线索,某公立医院存在医师未按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的情况。该所立即派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核实。
经调查,该院医务人员穆某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执业类别为临床,执业范围为康复医学专业。在穆某出示的其他证书里还包含有山西省针灸学会的针刀医学培训班合格证及某医院出具的证明(证明其规培期间的培训内容中包含了中医药知识培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随后,卫生监督员通过中联医疗卫生系统查询穆某的患者信息。信息显示穆某为患者陈某、陆某及尹某开具过火针、普通针刺、埋针治疗(穴位埋线)、小针刀治疗等治疗单或医嘱。
“虽然穆某经过一定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但缺乏系统的中医培训和临床实践,也没有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和审核,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卫生监督员将现场检查发现的病历资料、穆某的执业证书等书证固定下来,制作《现场笔录》和《询问笔录》。同时通过对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询问,确定了穆某未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的违法事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对穆某未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的行为,给予警告并处罚金13000元。江津区卫生健康委于2025年2月10日向穆某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当事人当场放弃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2月18日,向当事人送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事人自觉缴纳罚款,本案结案。
卫生监督员介绍,该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自2022年3月1日实施以来,对医生未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典型案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实施前,医师未按照注册的执业范围执业的违法成本较低,使得很多医师存在侥幸心理、浑水摸鱼。《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开始施行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医师未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的,会受到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执业,避免“以身试法”。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十四条第一款: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医师未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或者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