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福街道:创新“文化+”融合发展 蓄满群众“幸福电量”
1月21日,黑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迎新春文艺演出。活动现场,婉转的歌声、悠扬的琴声、潮流的说唱……昔日那些坐在观众席的人们纷纷登上舞台“C”位,成为舞台耀眼的主角。
城,因人而生,因文而盛。近年来,双福街道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探索创新“文化+”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勾勒出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文化+宣讲”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网络世界一线牵,个人信息要保全;不明网站要看清,陌生链接莫乱点;账号密码莫轻信,网络谣言莫传播……”
3月10日,恒碧社区恒大金碧天下小区微宣讲活动现场,双福街道“土喇叭”宣讲队成员吴茂杨一口带着方言的网络安全顺口溜,赢得大家的热烈鼓掌。

近年来,双福街道充分发挥“土喇叭”宣讲队、“福妹儿”志愿服务队等优势,结合高校“大思政科”组建“宣讲团”,构建“队伍+阵地+内容+手段”四位一体新模式,采取“微宣讲+文艺演出”“微宣讲+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分众化、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广场上的快板表演、社区里的‘土喇叭’、小区里的‘乡音汇’等,已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健康、讲法律、讲科技、讲典型等6大类主题宣讲活动30余场次。”双福街道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官丽表示,通过“接地气”的语言以文化人,讲解“冒热气”的政策,解读“高大上”的理论,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真正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宣传到最基层。
“文化+民生” 以文惠民可感可及
3月1日,双福街道双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新华书店,开展“书香飘万家 阅读伴成长”主题亲子活动。柔和灯光洒落,书架整齐排列,书籍琳琅满目,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或捧书而坐,或忘乎而站,沉浸于书香的美好。

近日,双凤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童心迎春写福字,笔墨浓情过新年”主题活动。孩子们执笔挥墨,落笔生香,在横竖撇捺间,用传统的毛笔书法,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双福街道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功能丰富并重,修建城市书房、社区书屋等设施,开展艺术展览、文化讲座等活动,推动文化服务设施“建”起来、“用”起来,文化服务供给“活”起来、“亮”起来,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圈”。

“我们通过‘文化服务日’‘非遗传承周’等活动载体,年均开展书画展、亲子阅读会等文化活动150余场次,惠及群众1.7万余人次,绘就一幅幅文化繁荣的美丽画卷,文明新风也在群众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双福街道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官丽透露。
“文化+实践” 以文润城厚植底蕴
3月8日,双福街道李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我教老人用手机”公益课堂,现场吸引160多名老人参加。
志愿者手把手教爷爷奶奶如何使用手机跟亲友聊天、通过手机导航找出合理的出行路线等常用功能,交互式教学让3名志愿者忙得不可开交,掌握“新技能”的老人开心地和周围的伙伴分享使用心得
近年来,双福街道聚焦群众需求,坚持“文化+实践”“阵地+流动”模式,打造“智在双福”老年数字友好型社区建设服务品牌,挖掘辖区高校、医院等资源,组建“福多多”“小水滴”“蒲公英”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14支,聚焦“一老一小”、反诈防诈、移风易俗等重点,在服务百姓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
“目前,我们的‘数字服务’已惠及2000余人次,2024年居民参与率同比提升42%,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润物无声中传播新思想、培育新风尚。”双福街道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官丽表示。
双福街道“文化+”的探索远不止于此。从文化设施升级,到文化活动丰富,再到服务模式创新,双福街道通过不断深化文化与民生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优化提升文化体验,让文化的力量如春风化雨,为美好生活添上斑斓的色彩!
记者 刘星欣 通讯员 王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