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促“兴”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点“新”知识——新质生产力。人们认识新事物一般有三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首先“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它肯定是一种“生产力”,什么叫生产力?大家看,这是什么?对,钉子,它还有个名称叫什么?洋钉!“钉子”为啥叫“洋钉”,“火柴”为啥叫“洋火”,“铲子”叫啥?“洋铲”,那都是因为在以前这些都是洋人造的,当时我们造不出来,所以冠以“洋”姓。可以看出,以前造“洋钉”“洋火”“洋铲”的能力就是“新质”生产力。那现在制造普通钉子、火柴、铁铲,还是不是新质生产力?不是!那我们现在所讲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首次被提到,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这就回答了在新时代,要发展什么才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等。
其次“为什么?”
我们为啥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人说“made in china”是响当当的世界品牌,我们的基础制造能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况且前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模仿别人并且超越别人,是最快速的发展路径。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卷自己”?一个简单而朴素道理:落后要挨打,树大也招风。
大家还记得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吗?有没有谁能告诉我这八国是哪八国?(英、美、法、德、意、俄、日、奥匈帝国)100年后,存在一个八国集团,GDP占全世界GDP的一半,这八国和100年前的八国,几乎一样。
可以说这一百年来世界都被这八个国家主宰。这样的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前行下,发生了改变。八国集团的GDP在全球GDP占比下降到35%左右。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134.9万亿元)相当于第三、四、五、六的总和。我们成了房间里的大象,无法隐身。所以,近年来美国在高精技术领域对中国严防死守。另外,很多时候我们是技术出口一方。简单总结:一方面别人不给我们学,另一方面别人可能还没我们厉害,我们跟谁学。那自然就只能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最后“怎么办?”
是不是发展了新质生产力就要淘汰“旧质生产力”?或者是淘汰次新生产力?
肯定不行!新和旧的关系像一座铁塔的塔尖与塔身、基座之间的关系,塔尖必须建在塔身上。我们要想塔比别人高,不断地做高塔尖,这个效果肯定是最显著的,但千万不要忘记塔尖越高,塔身必须越坚实,基座更是这样。“次新生产力”和“旧质生产力”仍然是我们生产力的基本盘。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先立后破”,没有房地产、建筑、交通、钢铁、煤炭等“旧质生产力”,不仅经济发展不上去,我们人民生活都困难。想象一下我们是不是始终要有房子住,是不是要坐车,要有柴米油盐。
那么作为一名“先锋人”,我们应当如何?要注重发挥咱们的比较优势,以“新”促“兴”。小孩儿念好书、长高个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力;青年择好业、干实事,发展新质生产力;老人就享天伦、散余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护航。
要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还需要读很多书、想很多事。希望大家都能吃嘛嘛香,干嘛嘛像,那新质生产力就能越来越具象!
(来稿单位:先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