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红古道"遇上"神助攻" 成渝古道“升温密码”何在?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04-15 09:48

当"特种兵旅行"还在社交媒体刷屏,“城市漫步”又成为都市新宠时,徒步这项曾经的小众运动,凭借其健康、环保、亲近自然的特性,正以惊人的速度"破圈"发展。

连日来,一条沉睡多年的古道——成渝古道江津段,在“徒步圈”异军突起,成为我区独属的又一"网红打卡地"。

前来徒步的游客们纷纷在成渝古道江津段路标处拍照打卡

数据显示:仅在最近的一个周末4月12日-13日,该古道单日客流量就超1800人次,比上月周末增长5倍以上。

每一位路过的游客都会驻足抬望入口处的路标,清晰的规划出自己的徒步路线

为何短短十多天,出现骤然“升温”?解读背后“密码”,不难发现,区融媒体中心不久前推出的全媒体系列宣传无疑成为了关键。

数据“说话”:全媒报道“人气”过十五万

4月2日,区融媒体中心旗下纸质媒体《江津报》以跨版形式,推出题为《行走成渝古道江津段——跨越千年回响与现代活力》专题报道。

虽然纸质媒体在媒体信息快速传播的当前,已属“慢热”形式,但此次通过精心的版面设计,将纸质媒体的具象化、集中化优势充分体现:跨版左侧手绘示意图将蜿蜒古道、山巅步闲亭巧妙拼接,右侧则通过渝昆高铁与古道的时空并置,形成跨越千年的对话。报道中详尽的"保姆级攻略":从公交线路到停车位数量,从厕所分布到美食推荐,将古道沿线的现代服务设施与历史遗迹进行时空关联,让读者在获取文化认知的同时,形成“可抵达、可体验”的行动指南。

4月3日,区融媒体中心旗下微信公众号“江津融媒”发布推文“人文江津必打卡徒步路线,最全攻略首次曝光”,以更为便捷的形式进一步传播相关内容。

随后,“江津融媒”视频号分别于4月2日17时27分,4月3日15时52分,分别以“主持人打探”“古道攻略”为主题推出相应视频,更引发广大网络传播热潮。

后台数据显示:上述报道引发网友阅读、转载、播放累计超过15万人次。

现场直击:徒步者的真实体验

4月13日,记者对古道现场展开跟踪采访。

早上9点,已有不少徒步爱好者整装待发,记者在出发点进行了测试,短短的十分钟内,先后有28位游客出发。

成渝古道江津段徒步已成为周末亲子游热门目的地

“我平时就爱到处去徒步,上周看见朋友转发的江津融媒推送的成渝古道视频,就想着抽个时间一定来要感受下。”来自九龙坡区的90后徒步爱好者赵市明指着手机里的视频说,“主播登顶最后一段用时2分17秒,很期待我今天攀爬那段需要多少时间。”

山上所看到的绿色景象与沙尘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午12时左右,当记者登上山巅步闲亭时,此时已经站满了拍摄打卡的游客,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现场游客已接近50人。

喜欢徒步的可不止老大爷,阿姨们也相约着来成渝古道共赴美好休闲时光

“我看见江津融媒公众号上的照片,从山顶往下拍照好好看,但是今天天气不好,拍不出江津的美景。这条徒步路线还挺好走的,基本都是石板路,一路上路标也很详细,一个人也不怕走错,除了后半段都是爬升路线,稍微有点吃力以外。很值得推荐给大家来试试。”正在拍照的市民刘芬芬与三位朋友来自大渡口区,她也是通过朋友转发的“江津融媒”公众号推文了解到的这条古道,突如其来的沙尘天气最终让她们决定“投奔”自己心中的山野之地。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与许多人印象中“漫步者”中老年居多的印象不同,许多踏足古道的游客也是“00后”“90后”面孔,“《江津报》中提到的古大桥,当时就特别吸引我。”“00后”游客罗琛与几名朋友边走边拿着手机在搜寻关于成渝古道的故事“走在这些青石板上,彷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记者 陈俊希

编辑:马世豪
编审:肖彦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