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点时评|警惕“爆款”背后的系统性风险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05-15 15:26

◆龙春梅

近期,一批电商平台爆款国潮美食糕点、服装被曝光是“三无”产品。5月13日,百万粉丝网红“是小念噢”自导自演自杀圈粉,涉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被警方立案调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爆款”层出不穷的世界里。每天打开手机,各种平台推送的“必买清单”“热搜热词”轮番轰炸我们的眼球。不管是电商产品还是平台内容,这些“爆款”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有一部分又以同样惊人的速度被遗忘。

当大众沉迷于由算法和平台主导的高流量、高转化率时,当每个行业都在追逐自己的“百万+、千万+”时,我们应该警惕:爆款狂热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焦虑?又掩盖了哪些现实短板?

爆款传播的唯算法论和平台论,正在重塑我们的消费文化。在流量为王的逻辑下,内容创作者和商家不得不遵从算法规则,生产那些能够快速吸引眼球、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内容。于是我们看到了千篇一律的“沉浸式开箱”、夸张做作的“使用测评”、精心设计的“用户种草”。这些内容大部分不是为了解决真实需求,而是为了制造需求;不是为了传递价值,而是为了创造流量。在这种环境下,当我们为一个又一个爆款买单、一条又一条内容转发点赞时,我们关注的或许不是产品、内容本身,而是“跟上潮流”的虚幻安全感。

特别是当爆款产品成为资本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我们还需更加警惕产业空心化的负面影响。部分所谓的爆款产品缺乏核心技术支撑,依靠营销包装和概念炒作昙花一现。它们可能是“白牌”产品、“山寨”产品,甚至可能是“三无”产品。这种现象看似表面繁荣,实则对制造业形成负面冲击。我们有世界工厂的产能,需要足够多的世界级品牌;我们有庞大的消费市场,需要有引领全球的原创技术。但如果资本和资源过度集中于短期变现的爆款制造,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突破可能会遭到冷落,削弱经济发展的韧性和质量。

破解爆款背后的系统性风险,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对平台而言,应当优化算法逻辑,减少对短期流量指标的依赖,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提供展示空间。对企业而言,需要摆脱对营销炒作的路径依赖,回归产品本质,深耕核心技术和用户体验。对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强对虚假宣传和低质爆款的治理,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而对每个消费者来说,或许最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区分真实需求与制造出来的欲望,在算法的包围中保持清醒的认知。

爆款本无原罪。一个健康的社会,更需要有沉淀下来的价值创造。

编辑:肖彦
编审:肖彦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