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联动!江津塘河与泸州白鹿以《民法典》为媒,深化法治合作新实践
江津融媒讯(记者 周小烨)基层立法联系点,一端紧密连接着立法机关,另一端深深扎根于基层群众之中,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践行与蓬勃发展的微观缩影。2024年12月30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江津塘河基层立法联系点于塘河镇人民政府正式揭牌,同期,《江津・合江毗邻地区人大法治建设合作协议》签署落地。自此,江津与泸州两地在法治建设的广阔领域中,携手迈出坚实步伐,深度合作的进程持续稳步向前。
5月16日,江津塘河基层立法联系点与泸州白鹿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响应法治建设合作精神,在《民法典》宣传月来临之际,共同开展了《民法典》联合宣传系列活动,在川渝毗邻地区掀起了一股学习《民法典》的热潮。




此次联合宣传活动紧扣“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的主题,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涵盖宣传资料发放、法律咨询服务、专题讲座及立法意见征集等环节。当天上午,两地首先在合江县白鹿镇袁湾村环湖新居开展现场普法,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民法典》手册、解读婚姻家庭、财产纠纷等热点条款,并针对高空抛物、土地流转等实际问题提供法律咨询。随后,在塘河镇石龙门村睦・园家事联调大院,石蟆法庭与榕山法庭法官联合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结合典型案例剖析法律适用,吸引两地 120 余名群众参与。

“我觉得收获相当大,讲的内容贴切我们的生活,比如讲到抖音上面打赏如何追回,还有如何保护我们妇女的权益、反对家庭暴力,提倡我们老百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希望以后多开展这种活动。”江津区塘河镇石龙门村村民张庆源激动地说。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特别设置了立法民意征集环节:在白鹿镇袁湾村会议室,两地人大法制机构负责人、立法信息员、司法所及法庭代表共同参与《民法典》座谈会暨《泸州市城区农贸市场管理条例(草案)》联合征集意见建议座谈会。

会上,双方围绕《民法典》实施中的基层难点问题展开交流,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子女为老人养老等,并结合川渝毗邻地区农贸市场管理的共性需求,对《泸州市城区农贸市场管理条例(草案)》提出针对性建议。例如,针对农贸市场及附属设施用地预留空间、环境卫生责任划分、流动摊贩规范管理等问题,两地立法信息员结合基层调研经验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法规草案的修改完善提供了鲜活的基层视角。

这一环节不仅是两地法治合作从“宣传层”向“立法层”深入的体现,更凸显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社情民意直通车”的功能定位。通过聚焦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两地首次尝试在立法征询中联动协作,既打破了行政区域壁垒,又实现了民意采集的“跨区域共振”。正如江津区人大监察法制委负责人所言:“农贸市场管理看似细微,却直接关系到川渝边界群众的‘菜篮子’安全。通过联合征集意见,我们既能倾听两地商户、居民的真实诉求,也为后续川渝协同立法积累了实践经验。”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 50 余人次,收集立法建议27条,其中关于农贸市场管理的19条建议已被纳入专项记录。江津塘河与泸州白鹿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江津・合江毗邻地区人大法治建设合作协议》为依托,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立法征询”协同活动,推动法治宣传与基层治理、立法工作深度融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