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镇白鹤村驻村工作队的乡村情缘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05-30 11:27

驻村更“驻心”,实干促振兴。两年来,中山镇白鹤村正悄然经历着一场蜕变:曾经旱季为水发愁的村民如今拧开龙头就有清泉奔涌;零散圈养的鸡群成了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庭院银行”;村里留守儿童的欢声笑语更加爽朗,假期他们有了更好的“去处”;村民的农特产品从“深藏山野”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这一切变化,凝聚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心血与汗水,体现他们以坚定的信心、坚实的步伐带领群众推动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

急民所急 涓涓清流润民心

“以前家里自来水管里时常没有水,特别是干旱天气只能依靠政府送水吃,现在水龙头一开,清亮的水就来了,修建蓄水池后遇见干旱天气都不怕了,真是做梦都想不到!”近日,双峰寺村民胡永昌指着厨房崭新的水龙头,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笑容。

验收集资修缮的饮水池
水厂改造竣工后抽检水质

2024年7月,白鹤村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导致短期缺水严重,特别是双峰寺沿线居民吃水更加困难。白鹤村驻村工作队在了解情况后,一方面积极向中山镇政府汇报,协调力量安排现场送水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马不停蹄走访调研,随即组织召开村民会议,迅速形成工作方案。

经过走访村民得知,在双峰寺龙井口有一口老水井,常年都有水源,但因年久失修导致有水也不能有效利用。对此,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动员集资,同时积极奔走于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与技术支持,最终集资7000余元修缮龙井口老水井,可满足附近20多户居民饮水需要。

修缮废弃水井只是驻村工作队为民服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为了从源头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驻村工作队联同村“两委”多次到中山镇政府成功争取到资金20余万元,用于黑神庙水厂改造升级。从规划选址到管线铺设,他们都全程参与监督。最终,通过实地调研规划,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确定在黑神庙水厂修建过滤池、沉淀池及基础设施,从洞口沿双峰寺和太和场两条线路铺设供水管,形成两条供水系统,现在一座改造升级的水厂及配套管网在村民们的期盼中建成通水,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难、用水愁”问题,将甘泉真正引进了农家灶台,也引进了百姓心田。

授人以渔 庭院鸡舍变“金窝”

如何让村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驻村工作队瞄准了“庭院散养鸡”这个门槛低、见效快的项目。

驻村工作队员收购土鸡蛋

在深入调研后,驻村工作队按照“建试点、再推广”的模式扶持发展庭院散养鸡。2024年年初,工作队精心挑选有劳动意愿的困难户4户作为先行试点,免费发放优质鸡苗300余只,并邀请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畜禽专家和“土秀才”开展技术讲座5场次,从育雏防疫到科学喂养,手把手传授技术。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城区商超和帮扶成员单位沟通,争取力量拓展销路、巩固产业链,基本形成了稳定的小规模产业链。为推动散养鸡标准化建设,凸显示范带动作用,驻村工作队冲当志愿先锋,自费资金9000元,帮助监测户李宗彬、龚元婷、屈家谅等建成4家标准示范场,从规划选址到标准鸡棚建设、从发酵床技术推广到林下养殖,他们都亲力亲为。现在,白鹤村庭院散养鸡示范户发展到15家,以每户100只为一个单元计算,户均年增收可达到2.5万元。

志愿服务帮助群众修建鸡棚

监测户李宗彬是首批受益者,在走访时他经常说道:“工作队给我们送鸡苗、教技术,还帮我们找销路。林下发展散养鸡,我养了快一年了现场没有一点臭味,一年下来能挣20000多块 !”如今,在白鹤村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白鹤村的“庭院经济”模式逐渐成熟,数十户村民户均增收显著,昔日的“方寸之地”真正变成了致富增收的“聚宝盆”。

情暖童心 助学护苗育未来

面对村里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护问题,驻村工作队员内心难以平静。他们深知,孩子的未来就是乡村的未来。对此,驻村工作队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农村留守儿童、困难学生教育为切入点,帮助家长看护管理孩子、教育引导孩子,在教育帮扶上做足文章,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助学护苗活动开班仪式
助学护苗活动结业典礼颁发奖状

自2023年7月以来,驻村工作队组织本土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结合各类高校“三下乡”资源,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4期“与鹤童行”助学护苗活动,期间开展暑期助学、读书日、兴趣班、文明家庭评比、留守儿童“送温暖”下乡、家访服务等系列活动,打造“儿童之家”1个、“爱心书屋”2个,受益留守儿童达300余人次。

辅教老师现场讲授高效学习方法
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童心向党活动

据了解,为建立长效助学护苗工作机制,驻村工作队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了本土大学生人才资源库,与部分高校建立“三下乡”定点服务站,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白鹤‘护苗’·智扶乡村”党建教育品牌。五年级学生小李(化名)说:“以前寒暑假我和姐姐们都呆在家玩手机,没有人辅导作业,很无聊。现在假期有老师辅导作业,还可以外出参观学习,特别开心!”正是他们的务实作风彰显点滴关爱,如春风化雨,呵护着白鹤村下一代健康成长。

聚力助农 消费帮扶助增收

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驻村工作队员个个化身“推销员”,创新思路开展消费帮扶。他们一方面精心参加各类展销会,邀请帮扶单位、爱心企业现场认购;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发布产品信息,组织“订单式”认购。

驻村工作队展销农产品

从2024年开始,驻村工作队打通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每月都会固定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现在村民生产的散养土鸡、土鸡蛋、生态蔬菜、大米、红薯条粉等农产品基本不愁销路。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帮助群众开展消费帮扶活动80余次,累计销售金额52.6万元,受惠群众300余人。他们并未止步于此,现在正致力于与城区商超建立长期供销关系,挖掘“太和大米”“白鹤土鸡蛋”优质品牌,为村民搭建更稳定、更广阔的销售平台,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持续为村民增收注入动力。

工作队员开展消费帮扶活动

“他们是真干事、干实事的人,他们来到我们村,是我们的福气!”这是村民们对白鹤村驻村工作队最朴素的评价。驻村岁月里,他们的足迹遍布白鹤村的田间地头和家家户户,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以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将党的关怀送到了百姓家门口,也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白鹤村的点滴变化,正是千万驻村干部在广袤乡村大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生动缩影。他们以初心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答卷。

记者 陈婷

编辑:马世豪
编审:王鹏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