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党建“样板间” 区中医院庆祝建党104周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激励党员干部职工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6月27日,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召开庆祝建党104周年歌咏比赛暨“七一”庆祝大会。医院干部职工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庄重而热烈的时刻。

回顾过去一年来,江津区中医院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为“红色引擎”,全力推动医院驶入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打造党建“样板间”,绘就“党建靓、中医强”的时代答卷。




抓制度强体系 推动党的领导“一贯到底”
“党建工作统领全局,无疑是激发医院广大干部职工内在动力的一把钥匙。”该院党委书记刘升兵表示,要推动区域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强化党在医院发展中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最终以病人满不满意、员工满不满意、社会满不满意、行业满不满意来检验医院发展成效,并将党的领导“一贯到底”。为此,该院多措并举,将党建统领落地见效。
坚持完善体制机制,系统谋划坚持党建统领,紧扣中医药本色底色推动特色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及安全风险底线,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努力提高患者和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的“二二一”发展思路,明确医教研协同相长、学科人才强力支撑、中医药特色鲜明中西医并重、中医药文化赋能、带强基层优质服务群众“五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党建统领“三项机制”,推行“五个坚决不干”决策兜底机制,建立完善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等20余项制度。
坚持筑牢思想根基。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立、融”,实施班子成员带头学、对标对表规范学、突出特色深度学、专题研讨提升学、因人而异个性学“五学联动”机制,建立班子、支部两级问题清单,累计查摆问题108个;聚焦党纪法规、典型案例、重要节日、关键节点等,打造“一周一案”“方圆天地”“莲语清清”多元化清风矩阵,推动廉洁理念入脑入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坚持突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深入推进“五项先锋引领载体”专项行动,统筹开展调研课题型、围坐研讨型、考察合作型、基层服务型、中医药文化宣介型等“五型活动”;构建“1+3+N”品牌体系,培育院级品牌党支部5个,其中脾胃病党支部获评重庆市示范党支部。


搭平台育人才 推动学科建设“一马当先”
党建为统领,发展是目的。如何将党建与医院业务融合发展?该院党委始终坚持将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狠抓平台建设。作为重庆中医药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等6所高校教学医院,获批西学中培训基地,承担11个省级以上学术、教学组织的相关工作;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1个,岐黄学者工作室5个,全国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及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各1个,省市级名中医工作室4个;成立全国唯一的任应秋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会及教研室,构建系统化学术研究与传承体系,推动中医理论创新发展;传承国家非遗洛阳梁氏正骨法,成为洛阳正骨医院医联体单位,建成运营洛阳正骨中心,实现传统正骨疗法与现代骨科诊治的深入交融。
强化人才培育。严格落实“双任双免”,以名医工作室为依托,建立师承教育、“六大库”“双轨”育人机制;实施人才全周期培养,精准聚焦人才发展需求。
加强专科建设。建立专科-专病-经方-人才四位一体的培育模式。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个,重庆市中医名科2个,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3个,在建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4个。
“改革的重点在哪里,患者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党建重点就放在哪里。”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有把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党建统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抓创新强文化 推动提质见效“一干到底”
如何让岐黄之美惠群众?如何让中医药在传承中创新?近年来,为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该院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上先行先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依托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分会,传承庞氏中医糖尿病学术,打造慢病管理“新”模式。首创“一院三中心两支撑”中医慢病管理模式,推行“五师共管”机制,为慢病患者提供精准化诊疗,成功实现700余人指标逆转或临床停药,形成特色诊疗模式;二是谋划院内14个板块、院外5个板块中医药文化阵地,打造文化传播矩阵;三是“医社联动”,打造4个标准化中医药健康驿站,常态化开展中医夜市、膏方节等主题活动。注册“津生草本”商标,开发汤圆、粽子等文创产品100余种。在医联体单位挂牌“中医专家工作室”16个,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立体化下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江津区中医院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统领,巩固拓展“样板间”建设成果:围绕“环中医院健康产业带”项目策划,已启动6项招商引资合作;携手重庆中医药学院共促江津枳壳、硒艾产业发展。
记者 苏展 通讯员 严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