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载关工情 帅乡青苗志——江津区关工委成立30周年综述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07-01 10:40

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润物无声。在重庆市江津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之际,这片镌刻着百年树人初心的热土,正以“五老”银发丹心托举朝阳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铸魂育人的答卷。江津区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动员全区广大“五老”,不断深化青少年理想信念、科技素养、法治观念和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

区关工委开展“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20周年庆祝活动
区关工委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薪火相传 从11人到万人关爱矩阵

时针拨回到1994年11月22日,江津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时任江津市委副书记陈德伟任主任,西南服务团王培中、二野军大魏澹、地下党员韩志平同志任副主任,并组建起由11位老同志参加的传统教育报告团,深入学校、镇街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开启了帅乡关工委传承红色基因的征程。“那时候讲台是临时搭的,话筒要靠电池供电,但孩子们眼里的光让我们觉得一切都值得。”老同志韩志平回忆起首次宣讲时,仍难掩激动。

2013年成为江津关工事业的重要转折点。区委办公室下发文件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关工委主任由在职主要领导兼任,老同志任常务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据此,历任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夏沛、敖天才、涂开祥、钟红兵等领导先后担任区关工委主任,推动基层组织建设驶入快车道。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坚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2022年3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部门镇街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如今,全区811个基层关工委织就密实网络,1万余名“五老”队伍中,既有退休干部、教师,也有花椒种植专家、企业劳模,形成“银发先锋”关爱联盟。接下来,区关工委还将动员更多有激情、有能力、有干劲、有爱心的“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覆盖面广、力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五老”队伍。

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蔡家小学举行
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蔡家小学举行

品牌铸魂 特色工作培育时代新人

“是家乡培育了我,现在学有所成,我也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程伟说。这位来自石门镇的青年在获得硕士学位后,毅然放弃北京高薪岗位,回到重庆参与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果园港国际枢纽经济产业园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08年,我区在全市首创设立“生源地贫困(优秀)大学生助学金”,江津籍的城乡低保户子女、农村建卡贫困户子女、孤儿、烈士和重点优抚子女以及其它特殊困难家庭子女,都可以申请获得资助。每年7至8月,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和教育部门的同志密切配合,顶烈日、冒酷暑,走村入户宣传、调查、审核、公示,确保在开学前完成所有助学金的发放,不让一个优秀大学生因贫失学。17年来,全区累计发放助学金2743.2万元,资助江津籍贫困(优秀)大学生7382人次。目前,已有6000多名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有的用所学所识回报家乡,有的心怀感恩将爱心传承,有的成为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骨干力量。生源地助学金项目还被评为重庆市“十百千万”五老关爱行动帮扶品牌。

这仅是区关工委众多工作品牌的缩影:“聂帅故事进校园”“清明祭英烈”等红色教育活动品牌以史铸魂、以文化育人,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多万青少年种下“红色”种子,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每年组织14万余名青少年参与“中华魂”读书活动,连续21年荣获重庆市“中华魂”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中,1000余名“五老”和志愿者担任法治宣讲员,助力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共同守护成长“蓝天净土”……

回望三十年,区关工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亮做好品牌活动,让下一代心有所属、书有所读、梦有所圆、家有所暖、教有所依、法有所护、技有所长。

区关工委开展“六一”慰问活动
江津区生源地贫困(优秀)大学生助学金发放大会

“三十而立” 精准关爱延伸服务触角

区关工委站在“三十而立”的历史节点,正以精准化关爱为笔,在新征程上书写育人新篇章。

“我们详细记录了每个孩子的身高体重,根据大家的情况量身定制羽绒服。” 区关工委翻出“寒冬送温暖”活动的台账,12年来1882名困境儿童收到的不仅是羽绒服,还有内含文具、书籍的 “暖心包”。

这种精准化关爱延伸到各个领域:乡村振兴实践中,“五老”在花椒林里办起“田间课堂”,发挥老专家、老劳模的优势作用,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术,重点培育出5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家校社共育”平台上,教师、家长通过“三宽”教育课程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政家校社协同育人;社会治理过程中,各级关工委以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为抓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青少年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如今的江津关工事业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区关工委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获评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优秀组织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标兵单位。聂帅陈列馆被中国关工委命名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蔡家小学被中国关工委命名为“全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周克勤、魏澹、王晓玲等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魏澹荣获“全国最美五老”荣誉称号。

三十载光阴在“五老”鬓角染霜,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希望。从1994年至今,区关工委用三十年时间书写了一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温暖答卷。在这条永不停歇的关爱赛道上,白发与青丝的交汇,终将凝成托举未来的磅礴力量。在帅乡这片热土上,关工事业如长江之水,将继续奔涌向前。

记者 钟尧

编辑:徐莹
编审:肖彦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