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暴雨中的江津力量!各镇迅速有序恢复生产生活
受切变线和西南气流影响
7月8日15时-9日16时
我区南部各镇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
全区大暴雨35站,暴雨40站
截至目前
全区各镇街、部门
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四面山景区明日将恢复对外开放
中山古镇预计今日22时
完成清淤恢复通电
其余各镇街也在有序恢复生产生活
中山镇

受强降雨影响,中山镇部分区域被淹,古镇淹没面积达42280平方米,242户420名群众受灾,3处凉棚倒塌,房屋未出现整体倒塌情况。目前,当地干部群众正全力开展清淤工作,预计今日22时完成清淤,今晚恢复通电。

7月10日,洪水退去后的古镇街巷留下厚厚的淤泥与杂物,昔日整洁的青石板路被泥浆覆盖。镇政府迅速组织党员干部、消防救援人员、志愿者及受灾群众组成清淤队伍,大家身着雨衣、脚踩雨靴,手持铁锹、推着重物车,在及膝的淤泥中有序作业。

"这边的淤泥厚,大家搭把手!"在老街上,志愿者排成"长龙",手递手传递清淤工具,将淤泥装进推车运至指定堆放点。商户周开伍主动加入队伍,用扫帚清扫自家店铺门前的积水:"镇里干部凌晨就来帮忙了,我们自己更要搭把手,早点清干净才能早点恢复营业。"


截至目前,累计清淤量已达22640立方米,主干道淤泥基本清理完毕,电力抢修人员同步开展线路检查,确保清淤完成后及时通电。镇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张光强在现场调度时表示:"我们争分夺秒推进清淤和恢复工作,同时会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确保大家今晚能用上电、住得安心。"古镇正逐步褪去"泥衣",接下来,当地还将对受损设施进行排查修复,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
(记者 贺奎 黄娅秋 潘有军 实习记者 赵理说 通讯员 王茂迪)
塘河镇

本次塘河“7.9”汛情来势猛,最高水位超保证水位2.1米,比常规水位高7.8米。塘河镇党委、政府快速响应,组织镇机关干部、村居干部、派出所、卫生院、消防队及志愿者等力量300余人,在洪峰到来前完成155名群众安全转移,同步转移车辆105辆及214米水位线以下贵重物资,成功实现了“零伤亡、少损失”的目标。今天凌晨5点组织开展清淤和全面消杀,预计今晚6点前可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记者 林应竞 通讯员 顾佳晨)
蔡家镇
蔡家镇累计组织镇村干部、民兵等370余人次投入防汛救灾,成功转移67户216名群众,实现危险区域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汛情过后,100余名党员先锋队员、镇村干部、人大代表和志愿者组成的清淤突击队分成若干小组,手持铁锹、扫把等工具,重点对11处严重淤堵路段进行集中清理,清理漫水桥面、主次干道上的淤泥、落石等杂物500余吨。截至目前,全镇已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记者 黄昌怀 通讯员 吴广萍)
李市镇
因笋溪河水位上涨,区级应急队伍联合李市镇及两岔村、沙埂村的干部、党员与志愿者,迅速对受威胁群众展开转移安置工作。其中,两岔村安全转移21户45人,沙埂村安全转移19户40人。此次洪水导致一座人行桥被冲毁,28盏路灯及部分护栏、堡坎等基础设施受损。水位退去后,当地第一时间组织干部群众、大学生志愿者等100余人,全力开展清淤消杀工作。目前,两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已逐步恢复正常秩序。



(记者 苏盛宇 通讯员 向娇)
先锋镇
先锋镇本次防汛救灾工作中,村(社区)及网格员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通过智治平台实现汛情研判、指令下达、资源调配“三同步”。全镇党员干部、志愿者、应急队员等200余人参与到这场防汛救灾行动。组建了转移安置、秩序维护等工作小组共10支。成功转移群众200余户近300人。同时,科学设置2处应急避难场所,保障了群众的安全。本次防汛实现“零伤亡”,全镇12个地质灾害点、笋溪河先锋流域风险可控。目前,夹滩社区清淤工作已完成,道路已恢复通行。


(记者 黄昌怀 通讯员 白旭忆)
江津区应急管理局
7月8日至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江津南部山区,境内复兴河、笋溪河、塘河等河流河水猛涨。

江津区应急管理局党委高度重视本轮强降雨的安全工作,组织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抓好暴雨提前预警、临灾会商研判、调度和叫应重点镇街、应急救援前置部署、指挥中心调度指挥、现场指导抗洪救灾等工作。


区应急管理局将党员干部分为4个现场抗洪抢险工作组,分别带领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江津支队队员深入灾情较重的镇街进行抢险救援。
8日深夜11点,有的前往四面山镇飞龙河应对洪灾抢险直至凌晨6点;
9日上午,有的冒着倾盆大雨前往柏林镇复兴场指导抗洪抢险,现场召集房屋被淹的10多户群众开会,叮嘱大家务必在洪水退到安全水位观察被浸房屋安全后才能返家;中午12:00,有的顾不上吃饭,冒雨前往中山古镇指导抗洪抢险;
随着笋溪河、塘河的洪峰变化情况,有的急忙赶往李市镇两岔场参与救援;随后,他们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前往先锋镇夹滩场、塘河古镇等地指导抗洪抢险,大家从白天忙到深夜,从深夜忙到黎明。在应急管理局指挥大厅,值班领导坐阵指导,随时接受市级调度,随时调度我区重点镇街的抢险工作。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值班室,多名工作人员持续奋战两天两夜。
(通讯员 王秀)
江津区公安交巡警支队

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江津交巡警支队要求全员上岗,加强值班备勤,点对点对接雨情严重区域,将警力精准投放到所需路段,依托本域警力加支援警力实施"分段管控+动态巡查"工作模式,及时疏导交通、清理路面、救援车辆,同时在积水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劝返危险路段车辆,启用警灯和喊话器,提醒车辆"限速、控距、亮尾"。

为保证工作措施有效有速,支队与应急、气象、市政部门共享信息,协同处置积水点;针对山洪、边坡塌方、路基松软风险点,支队联合公路部门及时清理路面障碍;有河水满溢路段以及桥面风险的,支队联合区道安办指导各镇街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值守,避免车辆、行人涉险,导致次生风险;随时连线高速公路指挥中心以及区融媒体中心,实时发布交通管制路段及措施,通过"江津交巡警"官方微博账号引导车辆绕行涉水、涉险路段,多渠道实时预警,减少拥堵及事故情况发生。

为进一步强化响应效率,支队还将联合市政、消防、卫健等部门开展防汛防涝应急演练,模拟强降雨导致内涝、隧道积水等场景,通过"线上指挥调度+线下实战处置"双轨模式,提升协同效率。
(通讯员 吴婕)
江津区交通执法支队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区交通执法支队闻“汛”而动,冲锋防汛一线 ,守护路畅人安。

水上交通方面,执法队员24小时巡航盯防重点水域,对长江及客货运码头开展高频次巡查,责令超过适航水位的客渡船立即停航,并实时监测重点渡口水位变化。

公路运行方面,支队对国省道边坡塌方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清理落石、倒伏树木、排水沟堵塞物等36处;动态巡查国省干道、桥梁积水状况,设置警示标识12处。

公路水运工程方面,重点监控高边坡、深基坑、临河工点等易受雨水影响的区域,检查支护结构稳定性及排水系统畅通情况;要求施工方强化24小时值班,确保突发险情能快速响应。

党员突击队彻夜值守,向重点企业发送预警信息,建立“汛期专项联络网”,向对口服务社区了解汛期情况及群众诉求。

此外,支队联合属地镇街、区公安交巡警、区公路事务中心、构建防汛抢险“共同体”。依托属地镇街网格员力量,实时获取村道险情、群众受困信息,确保执法力量精准投送、快速处置;联合区公安交巡警对积水、塌方隐患严重的国省道节点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科学分流车辆,引导安全出行;与区公路事务中心组成“应急抢通小队”,调用抽水设备、疏通器械等相关应急抢险设备,及时处置国省干道公路塌方、桥梁隐患、高边坡落石、严重积水路段等险情,力争最短时间恢复通行。


(通讯员 王宏 黄梦婷)
江津消防
7月8日夜间到9日下午,江津区遭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多个镇街出现不同程度洪涝灾害,区消防救援局全面响应强降水天气过程防汛应急响应应对工作,及时召开视频调度会,强化执勤战备。

9日下午,接到清理中山古镇老街路面淤泥的任务后,区消防救援局立即召集指战员,在保证执勤力量充足的情况下,紧急调派滨江新城消防站和鼎山特勤站共3辆消防车、24人,携带装备器材前往受灾区域参加清淤工作。到达清淤现场后,指战员们挑灯夜战,克服疲劳,利用手中工具迅速对老街淤泥堆积严重地区进行冲刷清洗、清扫垃圾,一寸一寸不断地推进。

截至发稿,江津消防指战员共计清理街道淤泥面积达1200平方米,累计用水20余吨,清除淤泥约3吨。

下一步,江津消防将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协调安排,加强多方联动,重点推进各镇街受灾区域灾后清淤消杀和家园重建,尽快恢复民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通讯员 田园)
江津电信公司
7月8日晚,江津区遇强降雨袭击。灾情导致区域内通信设施严重受损,出现多处杆路倒伏、光缆中断、基站停电。江津电信公司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通信保障预案,成立抢险突击队,全力投入抢险保通战斗。

快速集结,全力出击。江津电信紧急调集保障车辆34辆、党员技术骨干45人,携带油机66台、应急卫星电话2台,火速奔赴各受灾片区。抢险队伍昼夜奋战,一方面全力抢修受损设施、排除安全隐患,一方面确保关键节点电力供应。

攻坚克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抢险团队已完成基站发电68站次、机房发电保障12站次,成功排除倒杆、断线等安全隐患30余处,并紧急调度保障了3条重要通信环路畅通。

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江津电信以高效的组织和专业的行动,保障了全区通信主干网络畅通,未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业务中断。目前,抢险保通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
(通讯员 江治臻 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