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点时评丨“烤”验更是“烤”卷:看高温下重庆的硬核与幽默
7月15日,重庆发布今夏全市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多个区县日最高气温升至40-42℃。“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汽车引擎盖上煎鸡蛋,广场“撒把葱花即铁板烧”……重庆人朋友圈的各种段子,将高温解构成全民行为艺术,愈发幽默戏谑的自洽,不但根植于坚韧的城市精神,更来源于全社会有序有力有效应对的安全感自信心。
科学施策是应对高温的关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进工作,相关部门通过早安排、早准备、早落实,创新举措构建高温应对体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群众生活需求。建立“防汛抗旱双预警联动机制”,依托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将高温预警窗口期提前72小时。较原计划提速8个月完成“清凉电网”改造工程,彻底改变高温窘迫。开发“热力图”应急平台,对医院、养老院等重点场所实施温度实时监测,实现防暑物资精准调度。江津区在应对高温天气中采取一系列综合性举措,涵盖基础设施保障、公共服务优化、重点行业监管及民生关怀等多个维度。
精准服务是保障民生的基础。重庆创新构建“三式服务”立体纳凉体系,精准应对高温挑战。在开放1865个固定纳凉点基础上,推出阵地式服务,改造防空洞等场所,配备空调等设施;移动式服务,投入300辆“清凉巴士”深入工地,为农民工提供临时避暑点;智慧式服务,通过“渝快办”APP实时监测纳凉点人流,商圈试点预约功能。江津区提前完成迎峰度夏电网工程,协调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严密加强海事风险防控、建筑施工安全、森林火灾防范、户外劳动者防护、医疗应急与健康服务等工作,实现了从“全面覆盖”到“精准服务”的升级。针对高温的持续性特点,既保障基本供电需求,又重点解决户外劳动者等特殊群体防暑难题,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正如网友调侃:“以前是‘重庆崽儿不怕热’,现在是‘重庆政策会降温’。”
全民参与是守护城市的保障。高温“烤”验之下,没有局外人。重庆以全民参与构筑高温防线,展现城市治理新范式。重庆大学研发的“屋顶反光涂层”技术获市政采纳,实现建筑降温8℃。民间创新的“洪崖洞式遮阳法”,将传统建筑智慧转化为现代防晒方案。社区自发的“错峰晒被公约”提升公共空间利用率40%。江津区发起的“清凉驿站”志愿行动,动员沿街商户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饮水点,日均服务超5000人次。这些举措既传承传统智慧,又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形成“政府引导+民间创新”的协同机制,重庆人用“空间重构”诠释着应对极端天气的生态智慧。
高温仿佛试金石,天气越热信念越坚。战高温不仅是社会治理考验,更是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考卷。高温下的重庆夜市沸腾着人间烟火气,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重庆人用智慧和奋斗证明:热的是天气,酷的是生活。
黄昌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