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坚守:重庆江津海事处筑牢水上安全防线

江津融媒讯(通讯员 彭张桂)7月中旬的重庆江津,江面蒸腾着灼人的热浪。连续三天40℃的高温天气,给辖区航运安全、船员作业及危化品船舶管理带来严峻挑战。面对这场高温“大考”,重庆江津海事处的执法人员们逆“热”而上,用“预警跑在风险前、检查顶在烈日下、宣传融入细节中”的工作,在滚烫的甲板上、闷热的船舱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上安全防线。
预警在前:让安全提示比热浪先到。7月14日9时57分,江津区气象局的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刚发出,重庆江津海事处监控分中心的应急响应机制已同步启动。辖区航运企业、码头及在航船舶很快收到了重庆江津海事处发布的气象类高温红色一级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同时,海事执法人员利用北斗智能语音VHF集控系统进行VHF区播,循环播放辖区高温安全提示。针对载运危化品的船舶,海事执法人员还通过动态监控系统逐艘盯防,注意提醒船方严格落实降温措施,严防因高温发生安全事故。
“提前一分钟预警,就多一分安全保障。”监控分中心值班员洪星擦了擦额头的汗,屏幕上的船舶动态轨迹正实时更新。从预警发布到企业响应,再到船舶落实措施,一条闭环的安全链条在高温炙烤前完成。
检查从严:在60℃甲板上“找茬”。7月15日正午,江津德感码头的趸船甲板上,温度计的指针指向62℃。重庆江津海事处执法人员彭勇和同事对到港的应检船舶进行检查,“越是高温,越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彭勇边说边按照船上的《防火控制图》开始检查消防救生设施。在密闭的机舱里,汗水顺着执法人员的脸颊滴落在衣服上,洇出一小片水渍。检查中,执法人员督促机舱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加强对机舱重要机器设备和处所,如日用燃油柜、蒸汽管道等的检查,预防由热表面引起危险,同时要经常检查机器机油压力是否正常、转动部位是否得到有效润滑,以防摩擦生热引起火灾。
从配备的空气呼吸器、隔热服等各种器材到每层甲板的灭火器材压力,从密闭空间的警示标识到消防救生演习开展情况,执法人员用“零容忍”的态度,把每一个潜在风险都挡在了高温危险发生前。
宣传入心:把安全“讲进”船员心里。“近期发生多起水上交通事故,教训深刻!”7月15日一早,海事执法人员通过船员流动课堂向到港船员们通报近期水上交通事故案例,讲解高温下船舶安全风险,强调要注意机舱内线路老化引发短路起火、不得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规范使用燃气等。同时,向船员们重点普及防暑小知识,目前机舱温度普遍在40℃度以上,并且机舱内空气流动性差、湿度高,人体排汗更加困难,在这种环境下在船工作的船员朋友们实属不易,如不注意预防,极易发生中暑、热辐射等事故,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落实航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自身健康和安全。船舶到港后使用岸电保证船员使用空调降温,避开11时至16时高温时段在舱面作业,及时补充水分、配备防暑药品等,船长要定时清点在船船员,负责监测船员身体状况,识别中暑早期症状,遇到突发情况及时报告海事部门。
连续的高温红色预警中,重庆江津海事处执法人员的身影仍在码头与船舶间穿梭,因为他们知道,每多一分细致,水上安全就多一分保障;每多一句提醒,船员平安就多一分底气。